领不到优惠券?你被黑灰产“抢先”了。
随着“6·18”大促的临近,广大“剁手*”们已经在为购物摩拳擦掌。与此同时,电商大促也成为黑灰产薅商家“羊毛”以及对网购用户进行各类诈骗的高峰期。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调查发现,对商家优惠券“薅羊毛”,以及对网购用户以“假客服”、“假快递”等为名设立骗局是几类常见的“套路”。
优惠券刚出就一扫而空?
专业“羊毛*”设备众多
“大促期间,这么多优惠券,但我就从来没有抢到过5块钱以上的,零点准时蹲守在手机旁都会落空。”经常参与“6·18”、“双十一”的消费者李女士抱怨说。
为什么优惠券和红包往往在刚刚放出时就会被“一扫而空”?据了解,这或许与专业抢优惠券的黑灰产“羊毛*”有关。
“羊毛*往往提前数月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就为了在购物节中大‘薅’一次。”数美科技一位安全专家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以当前的“6·18年中购物节”为例,平台和商家推出了跨店满减、超级红包、开宝箱等各种新奇的营销方式,但在大型购物节中,这些黑产往往伺机而动,利用批量账号和自动化软件,绕过平台设定的限制规则,大量地囤积红包和优惠券,然后将这些红包和优惠券放到黑市以不同方式进行再变现。
“在大型电商活动前的几个月,黑产们就已经蠢蠢欲动。他们会通过爬虫软件或其他手段监测各类平台:哪些电商平台将在什么时间放出优惠券?哪些平台存在潜在漏洞?这些信息都掌握在情报层黑产的手中。”数美科技安全专家表示,“由于单个IP、单个设备能薅的羊毛非常有限,而且通过简单的规则就能被检测出来,所以黑产团伙为了大规模获利,一般会提前准备好批量的设备、IP、手机号、账号等资源。到这里,跟真实用户一起抢优惠券的‘机器人’,就多了数十万、数百万,真实用户手动抢到优惠券的概率也就成倍下降。”
“自5月24日起,电商平台开启6·18购物节预售活动,黑产开始活跃,在数美科技的平台上,自5月24日起拦截的黑产账号比平时翻倍,并在5月31日达到顶峰,当日拦截黑产账号万个。”数美科技安全专家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抢红包和优惠券的最终目的是变现套利,“在这一层,有人会将羊毛*们薅到的红包和优惠券回收起来进行变卖,完成最终获利。”
6月15日,贝壳财经记者在某二手平台以相关关键词搜索,发现不少卖家号称能够帮助用户下单,获得“深度”打折。记者发现,其中一个元优惠券售价50元。“我帮你代下单,比如京东可以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