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林孤
来源丨林孤先生(ID:lingu)
世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只是“寡”和“均”,又是哪个“世人”说了算呢?
01■
唯有编制,才是永远的神。诚不欺我也!
8月6日,凤凰周刊报道了一起新闻事件,引发网友热议。
7月30日,山东省*协机关举办了干部职工子女暑期儿童照看班,切实解决干部职工子女暑期“看护难”问题。
给干部子女举办的暑期照看班,挂着的名头却是
——这叫“我为群众办实事”?
我细细看了原文报道,这个干部子女暑期照看班,“大有文章”。
面向5至15岁的机关干部职工子女,设置了专门的学习活动场所,安排课业辅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体教育和卫生、劳动、安全常识教育,英语、书法、绘画、手工等特长学习和体能训练。
也就是说,这一个暑期班,课业辅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书法绘画手工艺术特长学习,全都有了。
这要是按照以往的“暑期班”市场行情算下来,没个万把块钱,一个学生都没机会进大门。
现在问题来了,搞这么个暑期班,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是山东干部自掏腰包,还是纳税人买单?
“我为群众办实事”,群众的子女,也能进去学一学吗?
02■
含山县社区工作人员“踹门查补课、掐老师脖子”的视频在网络热传。
这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不替这个老师辩驳了,严格执法、疫情防控、严查校外辅导机构,切实落实国家出台的教育“双减”*策,我举双手赞成吧。
广东那边,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纳入扫黑除恶专项考核,湖北那边,校外培训变成了“扫*打非”。
一夜之间,k12在线教育全部凉透,红头文件一下来,校外培训机构和辅导班成了“过街老鼠”。
为了教育减负,为了孩子的一切,法规出台*策落实,我都举双手赞成。
但是,如我之前的文章所言,关了辅导班,真的就能实现教育公平了吗?——今天的山东干部子女暑期照看班,又算是什么?
03■
中央明文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山东干部子女的暑期照看班,“安排课业辅导”,算不算是“校外培训”?算不算是“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
名义上说的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群众的孩子,能进这个暑期照看班?
“课外培训班”,摇身一变换了个名头,叫做“暑期照看班”,就合理合法合情了?
*策雷霆之势全国下达,一群家长们欢呼“孩子的书包终于解放了,教育的公平终于回归正轨”了。
一转头,发现事情不对劲了。
老板们的豪宅里,花年薪50万的重金,聘请来了清华北大毕业的“家*服务员”,私人家教一对一服务。
干部子女的暑期照看班里,除去课业辅导,还有安全教育、体能训练、艺术特长学习。
有钱的,请私教;有权的,成立“特制照看班”。
只有农民工的子女,扔掉书包欢呼雀跃,一头扎进了泥巴坑里拼命玩。
从中考的50%比例进入高中开始,到高考的40%本科率,一批寒门学子就此被筛选掉了。
进了工厂、干了技工、背着房贷、一干就是20年。
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那些干部子女,依托父辈的资源庇佑,进了高中,拿了本科学历,搞到了“考公考编”的基本入场券。
然后历史复始,打工的后代还在打工,有编制的继续进入体制内。
一个扎心的残酷现实:近十年来,每年考入清北名校的高三学生里,农村的孩子越来越少,北上广深杭武成一线城市的比例,逐年增高。
教育,和房子挂钩、和钱权挂钩、和家庭背景教育资源挂钩。
同样是“校外培训班”,安徽含山要防疫、广东要扫黑除恶、湖北要扫*打非。
合着只有山东,需要“我为群众办实事”?
何为公平?
公平就是给你一张纸,你在纸上看见了白,这就是公平,你在纸上看不见的黑,这就是“部分人”的公平。
04■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年轻人,像中国的年轻人这般痴迷于考公务员。
中国的南北经济差距,导致了南北文化差异。
在南方城市,无官无职做点小生意,挣了钱一样会被人认为“有本事”。
可到了北方那边,月薪元的自由职业者,在相亲市场上,远不及月薪元的公务员吃香。
很多北方人深入骨髓的观念,只有端上了“铁饭碗”,才算是“有本事”。
所以,南方人热衷于经商,北方人热衷于做官。
经商挣了钱的、做官入了职的,都有一片天了,那些没挣到钱的、没当上官的,他们该如何应对这朝夕瞬变的*策规定?
“一生中能够改变命运的机会,其实并不多。”
就连这些稀少的机会,却还总有人拿出“公平公正”的大旗,来扼杀你放手一搏的勇气。
寒门逆袭的个体案例,实际上是万分之一的“幸存者偏差”小概率幸运事件。
权贵阶层的资源垄断,是大家有目共睹而上层人士却不愿公开正视的大概率现象。
一条鲤鱼跃过了龙门,张灯结彩鞭炮齐鸣大肆宣扬。
千万条没跳过龙门跌进了水坑里当场摔死的鲤鱼,没人看得见他们的眼泪。
是谁支起了一张网,挡住了更多鲤鱼的生路?
公平正义的现实世界里,永远都在分等级,韭菜是无力反抗的。
本文作者林孤,来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