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本来谁见谁夸,却突然做了违法犯罪的事,不仅让家长和老师感到意外,也让司法人员感到惋惜。小于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他也是最高法发布的典型案例“于某某抢劫案”的“主角”。
他曾经持刀抢劫手机3部,但最后却以全班第一的成绩考入大学。小于为什么犯罪?法官调查的情况怎样?他为什么最后还能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学习成绩优异、家庭经济条件好小于不缺钱,为什么去抢劫?
“小于其实是一个文质彬彬的男孩子,瘦瘦高高白白,戴着金丝眼镜,给我的第一印象他不是个犯人,不是个被告人,就是名学生,而且是一名好学生。”几年后,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法官秦硕提起小于,仍然是不相信他能犯罪的语气。
小于是高中生,先后持刀在大学校园内抢劫杜某某等多人,劫得手机3部,共计价值人民币元及现金人民币.5元。小于家庭经济条件很好,他不缺钱,为什么去抢劫呢?
△图自网络
秦硕介绍:“他对自己实施抢劫的行为认罪态度一直是非常好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当时是因为跟他妈妈吵架,他妈妈说了他一句,他很生气,当时就想:我不好好学习也能活着,用什么样的方法,即使是错的方法也可以活着,不需要你们以后养着我。”
秦硕说,这是她刚到少年庭办的第一个案子,她想真正了解小于犯罪到底因为什么,于是做了大量调查走访工作,多次跟小于的家庭接触。
秦硕介绍:“不管是三个人还是单独谈,都谈了很多次。从他爸爸妈妈那里了解到,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他学习好,培养方式及家庭教育也很好。因为父母都属于高级知识分子,所以他们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而且要求很严格,家庭关系很和谐。只不过用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比较多,不够灵活,而且不能真正跟孩子进行交心的谈话。”
平时小于的父母都跟他聊什么呢?秦硕说:“比如爸爸喜欢跟孩子谈论*治、*事,妈妈可能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