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没谁能像河南人、郑州人一样对*河鲤鱼有执念。年豫式*河鲤鱼还荣登“河南十大传统名菜”的榜首,在一些餐馆倡导下,*河鲤大有成为“豫菜头牌”的趋势。
作为“开国第一宴”里的河南菜,*河鲤的“神话”缘何而起?面对来势汹汹的食客,*河水里的鲤鱼还够吃吗?
晓鹏
?撰文
星芒
?版式
01
鱼中贵族
*河鲤鱼
打开地图,搜索“鲤鱼”,全郑州大概有数十家叫上名字的鲤鱼餐馆。实际上沿*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河鲤鱼都是特色,山东东阿县还申请了一个“中国*河鲤鱼之乡”的名头。
但李太白诗云“*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河南俗语也说“无鱼不成宴,无鲤不成席”。生于河南的鲤鱼,可谓是真·鱼中贵族。
鲤鱼广泛分布在亚洲温带地域,又以*河流域盛产的鲤鱼为尊,《诗经》称“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北魏的《洛阳伽蓝记》还说“洛鲤伊鲂,贵鱼牛羊”。
·河南人讲究:无鱼不成宴,无鲤不成席
为什么人们对*河鲤鱼有所钟爱?
这自然是因为它征服了中国人挑剔的舌头。清代《浪迹丛谈》称“*河鲤鱼,足以压倒鳞类,然非亲到*河边,活烹而啖之,不知其果美也”。
*河鲤鱼好吃,自然因为*河。*河携泥沙而下,这是天然养料的温床,含有丰富钙磷微量元素以及矿物盐、丰厚水草,既有利于鱼肉生长,又有利于繁殖,又因*河多数地方在北方,气候较冷,肉质鲜嫩。
网上有人问:为何南方吃鱼风气尤胜,吃鲤鱼不如北方?
一种回答说,南方处理鱼类多是清蒸,而南方水系鲤鱼肉质不好、土腥味大,加之南方鱼的种类比北方多多了,为何要和自己过不去呢?
如此看来,因洛阳孟津以东的*河,地势平坦、水流平稳、泥沙淤积层厚,所以盛产鲤鱼味道极为鲜美,也难怪郑州*河鲤鱼获得国家农产品地址标志认证。
·水利枢纽调浪冲沙冲出来的鲤鱼
应当说,古代环境尚未被大肆破坏,对鲤鱼杂交没有需求,多数鲤鱼与纯种*河鲤关系密切。如魏晋时《魏武四时食制》载:“郫县子鱼,*鳞赤尾”,讲四川一带人工养的鲤鱼“*鳞赤尾”,这便是分辨*河鲤鱼的特征之一。
但今分辨*河鲤鱼都是个技术活儿。据说*河鲤有如下特征:*鳞赤尾、四根胡须两长两短、身型如梭……
·纯种的*河鲤百闻不如一吃
纯种*河鲤百闻不如一见,现在消费者嘴里的*河鲤鱼普遍是人工养殖,好吃不好吃,要看养地好不好。
那么,纯种的*河鲤鱼为何销声匿迹了呢?
02
吃野生鲤鱼
别想了
实际上,*河鲤曾是*河的重要渔业资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河鲤占*河渔业资源50%~60%,是重要的经济鱼类。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范围持续扩大,*河鲤鱼自然面临着过度捕捞的问题。郑州农委曾发通报称“适合*河鲤等*河野生鱼类依附繁殖产卵的水草基本消亡”,野生*河鲤生存状态堪忧。
另一方面,不断兴建的水利设施,也对包括鲤鱼在内的水生物种产生极大影响。小浪底水利工程就显著改变了*河水文生态,造成*河鲤鱼产卵缺乏栖息地,鲤鱼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地减少。而水库的排沙过程,同样对*河鲤鱼的生理功能以及水生生物群落产生了负面影响。
·*河上的水利设施对生态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此外,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对各个水域的鲤鱼进行杂交,一些鱼类逃逸、失散到*河中,对原本*河鲤鱼的种质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任何一个物种对生态来说都至关重要,这是我们小学就学过的道理,更何况是经济价值显而易见的*河鲤鱼。
到*河游览的游客,都想尝尝鱼中贵族,但网友发帖多骂声一片:动辄几十块一斤的鱼,不是被钱坑了,就是肉质令人大失所望。
破坏还在继续,保护不得不提上日程。年,第一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公布,河南省有两处,分别是*河郑州段*河鲤以及淇河鲫鱼。据说,申报这一批保护区时,河南把淇河鲫鱼的申报表递交到农业部,农业部工作人员就随口问道:“你们河南哪能不申请*河鲤鱼?”
·位于河南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但不管怎么说,为了*河鲤鱼,人们也操了不少心。改善*河的水文生态,治本。如自年开始,我国继长江、珠江之后,开始在*河禁渔。
这是现实倒逼的,数据显示,自年以来,*河鱼类多样性明显减少,尚可采集的土著鱼类只占历史53.06%,悲观预计有近一半鱼类或将在*河绝种,而年*河流域有2万人从事专业捕捞,首当其冲的就是鲤鱼。
·*河流域禁渔专项执法行动
治本的工程,往往庞大而系统,但对单一物种的实验就很好开展。郑州水产技术站从年开始就*河鲤进行标准化养殖及生态模式探索。简单来说,就是*河水、地下水混合着进行人工养殖,经过几年实验,据说养殖的鲤鱼可与野生的媲美。
甚至还有专家建议,仿照“吊水鱼”的饲养模式,打造*河鲤鱼品牌。
什么是“吊水鱼”?就是把人工饲养的*河鲤鱼商品鱼捕捞之后,再放置相对良好的水质环境中,让其去去腥味,提高肉质。
当然,这里我能想到的,只是散养至*河水几天的“洗澡鱼”。
03
被追捧的鲤鱼的一生
不能低估吃货的力量,既然市场对于*河鲤鱼的追求那么大,那么包括水产站在内的单位,就肯定能培育出满足吃货的鲤鱼,只是安不安“*河大鲤鱼”的名头就另当别论。
只是更为重要的是,*河鲤鱼除了给了现代人一个关于吃的念想外,还留下了一种超越吃的理念与符号,于是中国文化史就有了*河鲤鱼一笔,这比其他鱼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单“鲤鱼跳龙门”之说,不知让多少鸡娃父母心生憧憬。鲤鱼就在*河跃过龙门,化而为龙。不过一年中有数千万条鲤鱼至此,化龙的不过72条,这比高考有过之而无不及(河南考生闻之落泪)。
·宋《太平广记》载:每暮春之际,有*鲤鱼逆流而上,得者便化为龙。
也因此,从古至今,“鲤鱼跃龙门”包含着人们对飞*腾达的期待。赠送新生儿鲤鱼,自然也就有种祝愿,希望娃娃吃得苦中苦,成为人上人。
这种理念被我们邻国继承创新。从年开始,每年的5月5日是日本的儿童节,有男孩的人家会升起“黑、红、青蓝”颜色的鲤鱼旗,旗子分别代表父亲、母亲和孩子。
「隣より少し高めに鯉のぼり」(久保ひさし)“比隔壁邻居家的鲤鱼旗升的高一点更高一点”,旗子越高,孩子当然就越有出息,这就是男孩妈妈内心朴素的心愿。
然而要说鲤鱼的高光时刻,还属唐代,彼时鲤鱼“鱼中贵族”身份直接被国家*权加持。因为唐朝是李氏天下,为避讳,鲤鱼那时被称为“赤??公”,朝廷一律禁捕鲤鱼,还把鲤鱼元素运用到了国家机器中。
如唐建国即制定“鱼符”,即是鲤鱼形状的兵符,有兵符方可调兵。和兵符一样,在任命行*官员时,新官员与旧官员各拿一半鱼符,证明新官取代旧官就是朝廷的命令。
鲤还是信物的代名词。汉乐府有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闻一多认为所谓“双鲤鱼”就是木制的、鲤鱼形状的藏书之函。
后来人们在寄托相思时,常以鲤鱼代替,例如情诗大王李商隐在《寄令狐郎中》中写道“嵩山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古代通讯用的“双鲤鱼”
*河鲤鱼是不幸的,它有执着于味道、执着于金钱的狂热的信徒,“电*炸”、“绝户网”这类现代刑罚加之它身,*水脏水也灌入其肤。但或许也是幸运的,在行将灭迹之时,随着人类意识的觉醒,它们还有一丝回到原乡的希望。
而真正的*河鲤鱼,也扎扎实实地培育了一种文化的想象共同体,让中国人面对艺术化的鲤鱼时,心底总会泛起美好的波澜,是关于家庭的,是关于爱情的,是关于对未来美好期冀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推荐阅读
胡辣汤晋升国家级,还说河南非遗没市场?
中国有三南,文化还得看河南!
?THEEND
投稿邮箱:yujimed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