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介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于钟华书法界的乱象,是反向吞噬人hel
TUhjnbcbe - 2021/7/30 9:59:00
传播:国学

文化

艺术

哲理

养生

视觉

美文

于钟华,学者,书法家,百家讲坛主讲人

作者:于钟华

来源:于钟华头条号

书法界近一段时间的乱象,表面上看是某一个或几个人的问题,事实上乃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书法被定义为视觉艺术、造型艺术,尤其是以展览为中心的评审和评价体系中将“人”的剥离所带来的必然结果,甚至可以说是恶果。

作为人文科学的书法,而被以一种自然科学的实证方式去反思书法与人品的关系,书法与学养的关系,其最终便被推向了“无人”的技术、机械状态。书法这门文化,这时不再是“以文化人”,而是反向侵蚀人,吞噬人。

欲彻底解决这种乱象,不是对几个问题人的简单批评和教育,根本之道在于对古典书法,也即本法本身的回归。

昨晚给本科生上课,我说:“你们是躺平的一代。”马上有学生反驳我说:“哪里是躺平,分明是被撂倒的。”

我安慰他们,人生就是这毛笔,被按倒不怕,马上来个鲤鱼打挺站起来就行,但不能躺在纸上一路前行,但便是拖,是笔画之大忌,也是人生之大忌。

师生达成共识,其乐融融

就文字的演变而言,从篆而隶到楷,本应是一个不断简易、方便书写的过程,也就是说楷书乃是最为易学易书的字体。而今天的情况恰恰相反,楷书使很多书家为之头疼,这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反思我们这个时代的书写方式。

重视传统,学习传统,在书法上就是临摹经典法帖。这种方式很容易产生、包容思想上的懒惰。临摹,一定要有自己的态度:你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解释王羲之,你也可以像王羲之自己一样理解王羲之。

见过不少富一代和富二代。一代,不论是长相还是性格,基本都有一种朴实、粗粝,甚至或蛮横或憨莽的东西,但亦不乏细心谨慎的一面。但是二代则大不相同,长相上趋于白皙、帅气,气质上则精明、华美。

我的感觉,若要创业、开拓则必是一代,交于二代,总让人不能放心。二代所能在承袭家业,经营管理。

一个学生说:皇帝也是这样,祖和宗大不相同。

我其实是想讲书法!

中国书法一直在刀笔之间互鉴互化中前行。邓顽伯将石刻的秦篆书法化,以笔化刀,起篆书于千年之衰。不唯如此,所谓“以书入印”其实质亦是以笔化刀。不明此,或批邓顽伯,或訾议赵?叔,去真去善去时势而谈书论艺求唯美,悖矣。

颜鲁公早期书法以《王琳墓志》、《郭虚己墓志》、《罗婉顺墓志》、《多宝塔》为代表,法度森严,敛入规矩。后期《东方朔画赞》、《麻姑仙坛记》、《颜家庙碑》等则变化适怀,纵舍掣夺,最终臻于殊妙。

蔡君谟书习鲁公,然仅止于鲁公前期,精能有余,而浑朴不足,未能殊妙,故称一流,终非超一流。近世赵叔孺习赵?叔篆,其差别亦大抵如此。

认为中国书法的技术存在于古代经典作品中,从而从中提取出来,作为对象化的存在而进行动作化的训练。其优势在于能够短期出效果,见效快。

其弊端也很明显,它将本是源于生活,动態生成的技法固化、概念为若干个动作,切断了与人与自然与生活的内在联系。

我担心的是,今天本已缺乏日常实用功能的书法,抱着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去生产,去制作,最终会越来越形成一个孤立的小圈子,甚至会成为一个社会的嵒块。

古人论书有:书者,抒也;书者,舒也;书者,疏也。以此三条生衍出书写技术,庶几不会有悖于大道。

八三版射雕英雄传在大陆播放那会,我正在读小学,家里也没电视机,每天都须偷偷溜出去观看。记得好像是十五还是十六集,洪七公教授郭靖降龙十八掌。只见七公轻描淡写几个动作下来,一棵树的大枝咔嚓一声断裂在地。接着,郭靖如法炮制,树叶纹丝未动。

再接着,郭靖反复练习,树叶稍微动了点。再接着?,我被父亲拧着耳朵拎回家了后面的没看,但我相信,郭靖肯定练成了绝技。为什么?

因为中国人相信,招式、功法正确了,这叫学,成不成,还在于后面的勤练,也就是习,为招式注入的内在功力。正如我们学书法临仿何蝯叟行书,如果看不到其背后的数百通汉碑的打底,那就只能是传说中的花拳绣腿。

#会书法,真好啊!#

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情,

就是会书法!

1
查看完整版本: 于钟华书法界的乱象,是反向吞噬人h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