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跟家里打电话,我妈不时宽慰我,不要给自己那么大压力,轻装上阵。
压力的确是有的,也不是这几天才开始的,只是最近,不知是天气入伏让人困顿的缘故,还是越减肥吃饭越香的八格牙路,总之,我的思绪出现了拥堵,拥堵在人生的第27个路口。
于是,作为一名善于自省的帅气男孩,我很深沉但不一定深刻地反省了一些事情,以及一些想法。
面壁完之后,我感受到了吕布的境界,犹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
第一点,是关于内卷与躺平。
一个相对客观的情况,“内卷”和“躺平”这两个词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基本集中在当前的年轻人身上。而年轻的群体状态,也显而易见,一句话总结便是——对祖国的未来充满自豪与信心,但对自己的未来却充满悲观。
这是中年人很难切实理解的一种时代心理。
也因此,90后和00后的父辈们,当年所适用的那些朴素的价值观,在今天的年轻人身上,的确有些不太适用,因为时代环境不一样了。如果非要将70后乃至60后的父辈意志强加于今天的90后和00后身上,十有八九,会出现激烈的代际矛盾。
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时代环境变了,经验主义并不是万能的,新时代的矛盾和困境,需要新时代的新解法。
于是,我就得谈第二点:躺平和悲观之间,存在误会。
年轻人普遍选择躺平,是因为他们发现,在资本巨鳄设定的游戏规则里,自己的一分耕耘并不能带来一分收获,努力并不一定得到回报,就算有回报,也只是个零头;他们还发现,阶层之间的水泥墙已经开始固化,很多人一辈子拼了命,也不一定能跑到罗马,但有不少人,人家一出生就在罗马。
年轻人洞察了资本的游戏,也将阶层的伪饰撕得粉碎,如此一来,站在20岁的路口,一眼望去,还有什么盼头。反正再努力奋斗,在各种杠杆面前,也像挠痒痒一样于事无补。既然如此,倒不如躺着吧。
听起来似乎理所应当,身为社畜的我还有点感同身受,但问题是,年轻人的这种洞察,真的正确吗,真的没有漏洞吗?
是有的。
第一层,很多年轻人的判断,来源于媒介的宣导,尤其是自媒体与平台媒体,比如热搜和热榜,传播的是别人的观点,二手观点。抖音等短视频让超过6亿人出现在同一块屏幕上,一方面,阶层的视觉距离被抹平了,另一方面,这也给了你一种错觉,一种信息过量之后自以为已经对世界无所不知的错觉。
被贩卖的各种鱼龙混杂的观点,加上扑面而来的抹平阶层距离的视觉冲击,是大多数当代青年精神生活的日常,在这样的日常浸淫里,很难不生出一种以为自己洞察了社会和人生究极秘密的错觉。
这种错觉,是决定躺平的心理基础。
第三点,很明显,我在细细捋一捋思绪之后,认为群体的躺平逻辑是存在漏洞的。但我并不打算再去细究这些漏洞。因为证实漏洞的存在并不是关键,如何利用这些漏洞来突破内卷和躺平困境,才是我想要探索的。
人世间参差百态,神奇的是,不同于一板一眼的学术考究,在真实生活里,你头上天大的难题,在别人那里,也许只是毛毛雨。
答案也许早已经存在。
几个月前,有位卡车司机的新闻轰动全国,让人们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