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7160655.html躺平学勃然兴起,成为显学。躺平学PPT上说,欧洲的第欧根尼和东方的嵇康分别是西东方躺平学起源的代表人物。第欧根尼是公元前五世纪出生的人,他是古希腊哲学家,是犬儒主义的杰出代表人物;犬儒主义,有点躺平的意思。同期东方,孔子出生于公元前六世纪,卒于公元前五世纪。老子跟孔子同时代,但是比孔子年长。孟子和庄子则都是生活在公元前年前后。可见,东方躺平学代表人物,应该在第欧根尼同时代的春秋战国时期找,老子和庄子才是东方躺平学最早的杰出代表人物。嵇康(公元年--年)生活在魏国时期,比老子晚八百年,比庄子晚五百年。嵇康确实崇尚老庄。嵇康著作《养生论》《太师箴》代表了嵇康的躺平主义思想倾向。嵇康出生于魏国刚刚建立不久的年代,那时候天下混乱,虽然曹丕受让了汉献帝的天子之位,但是不服从新天子的人大有人在,刘备,孙权,公孙氏割据一方。就是魏国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司马氏逐渐控制了天子,这时候为人臣子者,就有一个选择,是继续效忠天子,还是效忠司马氏?效忠天子,可天子自身难保,而司马氏有可能取而代之,如果站队站错了,那就麻烦了,甚至小命不保。辅*大臣曹爽跟辅*大臣司马懿不对付,结果遭到司马懿屠杀,站队曹爽一边的可就倒了血霉了。毌丘俭、文钦忠于魏天子,起兵反抗司马集团,战败,毌丘俭被杀,文钦逃亡吴国。后来晋灭吴,孙皓投降,文钦那得有多难堪。所以东汉魏晋时期,假装糊涂,故意躺平的人中就有很多杰出人物,比如“竹林七贤”。他们聚集在山阳公国的竹林,所以叫“竹林七贤”。山阳公国是汉献帝降级后的封地,这地方常年有魏朝*队监视。山阳公国,亡天下之君的封地,估计人在其中也会有一种莫名的悲壮情绪吧。嵇康死后,被迫出仕的向秀路过山阳公国嵇康故宅,慨然长叹曰:“济*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竹林七贤”阮籍、山涛、嵇康、向秀、刘伶、王戎、阮咸等隐士,大家都喜欢老庄哲学,情投意合,没事就在一起喝酒、吟诗、清谈,大家一起躺平,但是时间久了也会分道扬镳。山涛选择出仕,成为司马氏的重臣,多年出任选拔官员的要职。有一次,山涛举荐嵇康接替自己的职务,遭到嵇康断然拒绝,这就是《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这脾气,人家好心好意举荐你做官,你不愿意做官,愿意躺平,那就好好躺平,何必语言挤兑人呢?山涛为什么走出“竹林”,选择出仕?这个可能是有契机,山涛跟司马氏沾亲带故,就这么走向仕途,而其能力又颇受司马昭司马炎青睐,故做官做得很大。嵇康为什么断然拒绝出仕?山涛跟嵇康沾亲带故,容易很司马氏亲和;嵇康则是魏国宗室的女婿,嵇康夫人是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主。嵇康的岳父是第二代魏沛王曹纬。司马氏跟曹氏已经是水火不相容,司马懿诛杀了曹爽,而司马昭废除了曹髦,立曹奂为天子。后来,嵇康无意中被扯进好友吕安的刑事案,吕安嵇康双双被捕,钟会趁机诬告嵇康谋反,司马昭就把嵇康处死了。嵇康想躺平,宁可打铁也不愿意出仕,可能隐含自保的意思,但是嵇康没有做到躺平,年仅四十岁就死于非命。嵇康死后仅仅两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就称帝了。司马炎封魏天子曹奂为陈留王,魏宗室各王国被废除,降一级爵位,嵇康的岳父也就不再是魏沛王了。可想而知,魏宗室都会成为司马氏监视的对象,稍有风吹草动,就会人头落地。魏宗室只有谨小慎微,才能苟活于世。生于这样一个乱世,不幸又是苟活世家的女婿,嵇康想躺平,何其难哉。山涛入仕,上了司马昭司马炎的贼船,再想下来,重新躺平,那就难了。山涛做官做累了,真心想重新躺平,屡次三番提出辞职报告,司马炎死活不批。山涛找出各种理由,母亲死了,要丁忧,这种天理级别的理由司马炎也不理会;山涛过了七十岁,以年纪太大为理由,请求退休,司马炎还是不答应。最后山涛都七十九高龄了,辞职报告已经打过好几十份了,司马炎说,让人抬着你来上班。山涛做了大官,再想躺平就是这么难,到死也未能再躺平。竹林七贤中,比阮籍年少24岁的王戎一个鲤鱼打挺起来了,他不想清谈、躺平了,走向仕途,就乐在其中,王戎参与了重大历史事件——晋灭吴战争,也不枉为出仕一场。但是官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几次差点阴沟翻船,能善始善终,实属不易,王戎最后是七十多岁病死在任上。他是那种一旦从躺平中站起,就再也不想躺平的人。真正做到一生躺平的人,是阮籍和刘伶。他们两个死心塌地躺平,去意已决,雷打不动。要是司马氏派人非要你出仕,怎么办呢?那就喝醉,酩酊大醉,不省人事,让传命官无法传达旨意,最后不得不悻悻回朝复命。要是传命官就是不走,非要等你酒醒咋办?那就不停地喝,看谁熬过谁?有一次,阮籍连续大醉六十天,传命官认输,回朝复命,觊觎天子之位的大将*司马昭放过阮籍。阮籍喝酒喝到多次吐血,五十三岁去世,善终。阮籍决意躺平,但是他不认为躺平就是主流,阮籍对侄子阮咸说,我们阮家已经有几个人躺平了,你不能再躺平了。你别在我们堆(竹林七贤)中混了,你出仕吧。人生的价值,有时候不出仕也能实现,比如嵇康,不出仕可以打铁(史书上记载“康善煅”)、当音乐家和音乐理论家,有时候是要通过出仕才能实现。竹林七贤中的所有人,都是饱读诗书,虽然他们早年都倾向于老庄哲学和躺平主义,但是他们也精通六经,熟知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儒家经典。所以,山涛、王戎、向秀出仕后,都能展现出杰出的做官才能;就连嵇康,临死前也把十岁的独子嵇绍托付给山涛,虽然他自己拒绝了山涛的出仕提议,但是他让山涛抚养自己的孩子,也说明嵇康明白,由身为大官的好友山涛抚养自己的孩子,最让自己放心。山涛不负嵇康嘱托,视嵇绍为己出,嵇绍长大后,山涛果然推举嵇绍出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