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介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金枪鱼熟成的尝试
TUhjnbcbe - 2021/5/8 20:00:00
治疗白癜风权威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年前跟领导闲聊时,他提到一些朋友反映在国内吃的金枪鱼不如在日本吃到的口感好,即便主厨是日本人的高级餐厅,金枪鱼的口感也偏硬(不过我跟几个认识的金枪鱼人认为有弹性的肉质才好吃),另外在日本吃金枪鱼,完全没有“筋”的困扰。我解释说这是国内厨师大多不会金枪鱼的熟成、对金枪鱼各部位的使用不熟悉的原因,不过当时心里就在盘算:找一个充裕的时间,自己试一下熟成的效果,看看到底差别在哪里。转眼春节七天假,说干就干,如果没弄好,万一闹肚子,就当春节期间减肥算了。

准备工作:

理论依据:从鱼类死亡后经历僵硬、解僵自溶、腐败变质的三个阶段来看,金枪鱼的熟成,应该是在解僵自溶阶段。根据实际经验,AB级超低温金枪鱼鱼肉收缩(AB级冰鲜金枪鱼鱼肉紧实),肉质较硬,富有弹性,不过风味单一,这时应该是处于僵硬阶段;C级鱼基本都是死鱼,处于自溶跟变质之间,肉质没有弹性,口感较软,但容易变质,特有风味是否已经产生或者是否来得及在变质前产生是未知数。所以金枪鱼的熟成,应该是对处于僵硬期的鱼进行解僵,通过各种蛋白分解酶的作用,使肌肉组织变软、同时肌肉中的蛋白分解产物和游离氨基酸增加,从而产生特有风味。

熟成时间的确定:网上金枪鱼熟成的信息非常少,基本也是人云亦云,只能从《寿司之神》里找些权威的说法:小金枪鱼熟成三天,大金枪鱼熟成十天。但小野二郎应该用的是冰鲜金枪鱼,我手里的超低温金枪鱼只能参照一下这个时间。我准备同一块金枪鱼,切成三段,计划化冻后分别放置两天、四天、六天,看一下效果。

化冻:我一直认为如果采用泡水(不管是否是盐水)后,水中的氧气或者其他微生物会加速金枪鱼的氧化,因此不赞成金枪鱼肉接触水,金枪鱼从超低温冰箱拿出来后,放在普通冰箱冷藏室一晚,自然化冻。

测试阶段:

Day1,吸水纸全部浸透,所以我更换了所有6块鱼的吸水纸(厨房用纸),发现第一块TORO远皮端开始发黑——化冻后远皮端已经有一处黑斑;大目颜色正常、带有光泽。

Day2,大目颜色正常,表面肉质紧实,口感弹性降低,绵软感增加;TORO表面发黑,无异味,四周切去一圈后,里面肉色发暗,肉质绵软,仍有一定香味,大筋并未软化。

剩余四块鱼肉的吸水纸再次湿透,进行更换,发现大目颜色没变,TORO表面开始发暗,接近切出来的这块颜色。

Day3,吸水纸未湿透,未进行更换。

Day4,大目表面开始软化,无异味,切片时未对表面进行修整,肉质绵软,类似吃年糕时的黏黏的感觉,完全没有了弹性;TORO完全发黑,有腥味,切去四周后,里面肉色发暗、只有血点处呈现红色,口感绵软,仍然带有一丝香味和腥味,大筋依然未软化,为了保险起见,准备留到第六天的那块TORO提前切掉。

Day5,提前一天把最后一块大目切掉,表面色泽开始发暗,红色稍微变浅,修去表面软化的肉片些许,口感绵软,无弹性,不知道是否是主观因素,感觉比前一天的要好。

总结:

金枪鱼的熟成是个复杂的过程,不同品种,甚至同一品种的不同规格、同一条鱼的不同部位都会有差异。TORO由于油脂含量高,氧化速度比大目快很多,超低温状态下,熟成时间不要长,否则影响使用。

不同状态下的金枪鱼熟成状况也应该不一样,个人感觉冰鲜金枪鱼熟成比超低温相对要简单一些,超低温受速冻效果、保存温度、化冻方法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跟牛肉熟成一样,金枪鱼熟成应该有一些可以快速获取的关键性的指标作为依据,这样普通厨师更容易掌握,比如PH值、K值、TVB-N等,当然这需要食品专业的高手进行一些针对性的研究,目前国内有将近8万家的日料店,而且增速迅猛,研究意义已经具备。

这次尝试虽然仅收到了一些金枪鱼保存时间的数据,离了解金枪鱼熟成的目标还很遥远,算抛砖引玉吧。我理解的较严谨的做法应该是组织一些人,在同一时间品尝不同熟成阶段的同一条鱼的相同部位,并对这些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找到哪些因素跟好口感正相关,然后再用这些指标对不同品种的金枪鱼进行熟成验证,找出一般规律。

上岸的金枪鱼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枪鱼熟成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