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介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卓越集团被罚18万元,青岛的各家售楼处还
TUhjnbcbe - 2025/7/28 20:28:00

违规收集人脸张照片卓越集团一项目被罚18万元!

近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显示,南京卓越蔚蓝星宸项目因违规安装使用面部识别系统,收集人脸面部照片信息,被罚款18万元。

距离3·15晚会曝光“谁在‘偷’我的脸?”,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距离《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正式施行也近半年,而在房地产行业,使用人脸抓拍的情况依然十分普遍,更有知情人称,95%的售楼部都在使用。

除了南京卓越,近期被处罚的房企还有很多:南京花样年、天津新城、宁波融创、苏州东澄、杭州卓越、合肥佳兆业等等。

一边是舆论喊打,监管重罚,一边却是铤而走险,屡禁不止。

原因何在?

开发商的飞单困扰

开发商为什么一定要用人脸识别,甘冒各种风险呢?

这就要从他们的飞单困扰说起了。

为了增大销售力度,全民营销成为很多房企的选择,其核心推动力在于“返佣”。在金钱的推动下,销售的涟漪可以波及很广,裹挟多路资源,聚沙成塔式的为楼盘去化。

一开始的效果很好,先采取这个模式的房企,甚至和其他房企有了销售模式代差,仿佛热兵器对待冷兵器一样。但是随着全行业跟进,效果开始递减,而且因为竞争逐步白热化,一些弊病也开始显露出来。

首先是地产营销被打死了。

十年前,或者更早,地产营销的重点还是客户体验至上。为了触及客户的G点,各家开发商各个项目的营销团队挖空心思拼创意、搭氛围,大家比拼的是平面广告的创意、营销战略的颠覆性。虽然时有低俗、荒唐之举,但是整体而言,彼时的地产营销生机勃勃,想象力旺盛四溢。

十年后,想象力的鸡蛋在“返佣”这块石头面前碰的一地稀碎,只能苟且偷生:营销活动是千篇一律的酒店发布会,售楼处成为“线下看房+合同签约”的落脚点。而那些曾经灵气活现的营销团队,也沦为“案场接待+执行对接”的机械执行者。

现实总是残酷的,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返佣两三万。

这引发第二个弊病:渠道分销异军突起,开始喧宾夺主。

全民营销让购房者意识到,自己买房的钱,有一部分会返佣给别人,那为什么不联手中介或者置业顾问拿回“自己的钱”呢?

购房者图便宜,渠道商求人气,一拍即合!

利益让渠道商和购房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碾压式的流量压迫,开发商只能交出商品房销售的话语权。而地产营销团队在KPI导向下,只好过起朝扣渠道门,暮随客户尘的生活。

还谈劳什子的创意、氛围,确客、判客才是头等大事。

客户就赢了吗?

也难说,除了羊毛出在羊身上,买房体验也极大恶化了,包括卖方的服务、价值的判断,都被几万块钱的返佣穿在鼻子上牵着走。

还有各种潜在的纠纷。

便宜从来都不便宜,你太过在意返佣,返佣就会变成麻烦投下的鱼饵。

这是全民营销的第三个弊病,客户体验恶化,纷争扰扰。

一个人站起来看电影,最终导致全电影院的人都只能站着看。大家都别扭,而且很累,但是已经坐回不去了,只好互相嫌弃又不离不弃。

能算计的只有利益了。

对开发商而言,上渠道是为了生存,减少飞单是为了控制成本。

所谓飞单,就是自然到访的客户为了优惠又找渠道分销,导致开发商需要多给渠道分销佣金或者提成,因而成本增加。

飞单的成本有多高?

青岛曾经有个项目,连续数月成交超过百套,但是自然成交客户从66户/月陡降到12户/月,按每套佣金3万元计算,存疑的营销费用超过一百六十万元。

老板心里能不憋屈吗?

于是采取人脸识别系统识别客户是自然到访还是分销客户,成为解决飞单困扰的选择。

据不完全统计,较早在售楼处使用人脸识别系统的,是年的广西贺州,目的就是迅速区分客户类型,确定看房者是自然前往还是中介带看。

人脸识别的法律框定

但是人脸识别系统很快陷入争议中。

最开始是营销方面的争议,开发商依照人脸信息来决定差异化对待客户,涉嫌不正当竞争。

此前,因为人脸识别系统在多个行业的普及,侵犯客户隐私权的质疑声已经存在。直到年的晚会被曝光,相关的讨论开始成为社会性话题。

把话题拉上热点的,是一段“男子戴头盔看房”的视频在网上疯传,视频中的字幕显示:“为保护个人信息,戴着头盔去看房”。

一下就引爆了公众的焦虑情绪。

因为人脸和指纹、虹膜等生物特征一样,属于不可更改的“人体密码”,是个体信息安全的最后防线。如果任由随意采集并缺乏安全监管机制,风险是显而易见的。在现实中,去看个房之后就会接到无数中介、装修公司的推销电话,生完孩子才出院就被妇婴用品推销商缠上等等骚扰行为,是每一个人都曾经历过的,给日常的生活平添焦虑。

焦虑情绪被引爆,法律开始介入。

1
查看完整版本: 卓越集团被罚18万元,青岛的各家售楼处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