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介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一个逐渐消失的鱼皮部落松花江下游的赫
TUhjnbcbe - 2025/5/18 17:14:00
北京治疗白癜风什么时间好 http://www.pfzhiliao.com/

千百年前的莲花河畔,有一年夏天,黑龙王将所有鱼关押起来,不让渔民捕捞。住在江边的街津口老人,手持鱼叉和黑龙撂斗,扎断了它的尾巴。黑龙求饶,放回了鱼群。为了守护赫哲族,老人守在江边,天长地久变成了石头。为了纪念街津口老人,便将老人住过的地方称为街津口。

街津口坐落在莲花河入黑龙江的河口,在同江县境内,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这里不仅是六小民族之一——赫哲族的聚集地,也是日渐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鱼皮衣的起源地。

在通往街津口的路上,一座座大山延绵起伏,两侧风光绮丽迷人,让这个边境小镇越发令人向往。

神秘的赫哲族情结:鱼图腾

赫哲族人群极为稀少,目前大约人左右,讲赫哲语,也通晓汉语。因赫哲族的特殊生长环境和渔业为主的特点,出现了以鱼为图腾的崇拜,并衍生出鱼皮工艺的各种生活用具,成为一种少数民族的特有传统艺术,流传至今。

赫哲族的鱼皮图腾神谱,系乌苏里江畔著名女萨满教授流传下来,采用拼贴、雕镂、缝制等工艺,有日、月、星等天体,有鹰、虎、熊等动物,有柳、桦等植物,充分运用了一些形象精美、夸张随意的元素,纯手工制作而成,笼罩着萨满教的神秘色彩,也承载着远古时代的信息。

赫哲族人会捕捞到不同的鱼类,并根据各异的特性,制作出不同的鱼皮工艺品,主要分为鱼皮熟制和缝制两种。

鱼皮熟制工艺主要采用无鳞、少鳞和大鳞这三种鱼类,无论哪一种,重量基本都在十斤以上。例如鲢鱼皮质地柔软,一般用来制作衣服裤子;大马哈鱼因其纹理清晰,则用来制作大尺寸的服装;鲤鱼皮外型细腻美观,常用来做成小巧的装饰品等。

古代赫哲族人还会利用植物作为染料,将鱼皮染色,二次制作成更高档精美的衣物。比较可惜的是,如今这项鱼皮染色工艺几近失传。

赫哲族人不单单把成块的鱼皮制作成生活必需品,还将韧性好的鱼皮运用在传统的缝线上。

但由于工艺的精细和原生态性,现在已大多使用尼龙线等代替了,加上生态环境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十斤以上的鱼已属罕见,鱼皮衣这一赫哲族形象代表服饰也越来越少见了。

罕见的赫哲族习俗:冬捕

这个以捕鱼狩猎为生的民族,是我国所有少数民族中,唯一以捕鱼为主要谋生手段的民族,但却不是一年四季都捕鱼。通常春秋冬三季捕鱼,夏季则是修理渔具等渔闲时间。

赫哲族的冬捕方式比较有意思。在古代冷兵器时代,赫哲族人都是用石头之类的工具,将冰面凿开一个洞,撒网或者在两洞之间拉网捕鱼。

这时候的鱼因为在冰面下,氧气和食物较少,虽成长缓慢,但鱼肉异常鲜嫩。崇尚天地万物赐予的赫哲族人,并不会过度捕捞,而是以虔诚心态去面对。

他们将鱼捕捞起来,就地生火,用嫩豆腐配以新鲜的鱼肉炖汤,纯粹且细腻,热汤进肚,即便在零下几十度的冰面上,浑身也会暖合起来。

后来此习俗慢慢传承开来,成为东北地区的特色风俗之一。如果有东北朋友请你吃冬捕冬钓的鱼,那绝对是一种高规格的礼遇。此时的鱼价格不菲,营养丰富,是热情好客的赫哲族人想带给你的美好回忆。

优美的赫哲族景致:街津山

街津山属完达山余脉,植被茂盛,山势挺拔,昼夜温差较大,具有北方寒冷地区典型风光,四季均有不同景致,令人赏心悦目。

春季万物初醒,绿意盎然,一切呈现生机勃勃之势;夏季雨量充沛,花开遍野,是避暑纳凉的好去处;秋季是金黄的季节,秋霜浆染,硕果累累,摇曳出丰收的喜悦;冬季原始森林人迹罕至,银装素裹,是踏雪寻梅的最佳时期。

街津山更有着绝佳的观景视角。俯视黑龙江,浩瀚广阔,港口船只往来江上,好不热闹;沿着黑龙江顺流而上,两边树木色彩斑斓,蜿蜒通向远山;顺着黑龙江逆流而下,各种垂钓者兴致盎然,一派怡人自得之象。放眼对岸的俄罗斯,异域风情的建筑尽收眼底。如同在脚下一般。

传说、习俗和美景构成了一个独特的赫哲族,也希望赫哲族的独特艺术能够永久传承下去,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长存。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逐渐消失的鱼皮部落松花江下游的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