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最怕遇上羊毛党,一旦被羊毛党盯上,轻则遭受经济损失,重则商家、店铺破产。那么为了避免遭受损失,我们又该如何避免被“薅羊毛”呢?本文将向大家分享了一份“方法论+案例”,帮助大家找出羊毛党。
大到头部平台(如去年的拼多多和京东),小到电商平台里的个体户,为了引流,提高转化率,许多平台会选择通过一些优惠福利吸引用户,然而,羊毛党的存在,却让企业和商家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投入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活动资金,结果却被羊毛党迅速薅光,比如去年的京东和拼多多,拼多多被羊毛党薅取优惠券,后来因为被薅取的优惠券和正常优惠券的总和突破了平台预设阈值,系统监控到异常并自动报警后被发现才修复了漏洞。
羊毛党表面上看像是贪图小利,但是其实羊毛圈已经发展出一套专业的作战模式。
本文将通过一个方法论和一个案例来解析如何查出究竟谁在薅羊毛。
一、如何找到羊毛党?
1.找到1:找到一个具有明显特征的一个人或者一个设备
发现数据异常:异常的增高且无理由流量,这种肯定是有问题的。
工作人员观察:无论是产品还是运营,相信大家平时都会观察自己产品的数据。
人工举报:比如内容型的或者社交类型的产品,会有来自其他用户的举报。
2.找到模式:分析找到的这个1的运作模式或者是所具备到特征
(1)明确其目的
刷量:
比如说刷渠道量,播放量、阅读量这些关键指标,这种行为呢,他有一些特征:比如说他刷播放量,那就一直看视频,很难产生一些其他的特征。
薅羊毛:
比如我们平台有些返现的红包,补贴,他的特征是有大量的新用户,来到我们的平台不干什么其他事儿,直接进到套现的流程,没有任何后续的行为路径。
spam:
垃圾广告,我们的产品里面有哪些地方是可以发表内容出来给别人看的。在这个关键的地方去看用户的调用频次或者是发表内容的重复度,可以快速的找到一个他们做坏事儿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样的。
(2)观察其特征
机刷:
比如说,有些是机刷,机刷不同于真人,就是模拟器或者是真机,但是是机器在操作这些真机。
像这种的有很多特征可以被暴露出来,比如设备信息、所处的地理位置、手机传感器的数据(比如:摆在机架上的手机如果没有去做模拟的话,手机是不会动的)。
另外也可以通过我们自己产品接口的调用次数去判断,比如说,一个正常的用户进来,先访问的是首页的接口,然后再去看一个宝贝的详情页,最后加入购物车,但是如果是机器的话,它可能是写好的一套程序——从哪进来、几秒钟后干什么——基本都是这种复制粘贴的操作
人肉刷:
如果你平台的羊毛比较多,在利益的驱使下,他们会在全国各地的群里去发动这样的任务,人肉刷找出他们比较难,但是还是有一些特征的。
我们可以用前面讲到的行为序列分析法去观察——
人肉刷的话这些羊毛党还是特忙的,他们不会在一个平台上停留太多时间,他们在发布任务时,比如说:第一步首页,第二步某商品详情页,第三步直接购买,第四步购买成功。
这种行为序列是高度一致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前面讲过的行为序列分析法去观察。
(3)观察不同维度的特征
多:
有些东西明显变多,比如说做直播的时候,有些用户会去薅新用户的羊毛——像一些平台,注册的新用户会有奖励红包,一般我们会限制红包的使用途径,比方说,如果是直播类的产品只能去买东西或者打赏主播,不能直接提现。
但有一种情况,羊毛党让自己的一个同伙去直播,其他的同伙去打赏,把所有的新用户的红包打赏给这个同伙主播,然后再变现。
但这一点还是可以发现的——一个新主播突然多了成千上万个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