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之退休爸妈篇
健康价值陪伴
亲爱的,伙伴们下午好,今天从退休爸妈这一类人群的心理咨询中,跟大家分享一下,这其中导致退休爸妈焦虑,抑郁的一个核心问题之一。
普遍退休在家的爸爸妈妈,在退休之前的工作都比较稳定,长年,长达几十年的在职,在岗做大部分是重复性的,机械性的价值输出。长达几十年的同事圈子,职位关系阶级圈子。
就像一根螺丝钉一样,钉在那个孔里,是整个大机器运转的一部分。大半辈子,绝大部分时间就耗在了这个孔里。同时这个孔,给自己带来了稳定的工资薪酬,福利待遇,同事关系,交际圈子,讨论内容。每天的时间是通过单位的事情来填充的。是人生大半辈子的价值体现场所。
有一天螺丝钉老化了,使用年龄过了保质期了,就需要一个新的螺丝钉来替代旧的螺丝钉。旧的螺丝钉就回家了。
本来大量的上班时间,现在都不知道用来干嘛了,本来天天待在一起上班的同事们,也不能天天在一起交流了。有意义的价值输出也没有地方可以输出了。只剩下夫妻两口子大眼瞪小眼。
本来退休了,不用干活,每个月退休工资都有,一辈子奋斗的各种保险,福利待遇也差不多,孩子都长大了,房子也都有。咋还抑郁了呢?焦虑了呢?
上面讲过一部分,很多时候不是事情需要我们来做,而是我们需要做事情。需要不断的做价值输出的事情。不断地做有创造力的事情,生命在于运动,生活在于流通,你来我往,互相交换,互通有无,金钱的意义也就是流通,人就像一汪清水,它不流动,那它很快就成了一汪死水,最后臭了,招虫子,生蚊子。
一退休,哦吼,没事可干了,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职的时候身体倍棒,啥事没有,怎么一退休,身体啥问题也来了。不是高血糖,就是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等等,心脑血管疾病也来了。
更加增加了焦虑感,工作工作被抛弃,现在这个身体也要抛弃自己。
还有一个是子女,大部分焦虑症,抑郁症的子女在身边陪伴的不多,很多在外地,甚至在国外。
中国爸爸妈妈这一代还是有着比较传统的观念,“父母在,不远游”“养儿防老”等等。
前面被工作抛弃,接着被身体抛弃,胳膊腿不听使唤了。后面瞅瞅枕边人也说不上话,身体指数和自己一样,也在下降。最后看看孩子们,哦吼,都不在身边,都忙着在外面赚钱,在大城市,在国外,回家也不好回,自己也不想给子女添麻烦,明明想让子女回来,但又说不出口,说了,子女也不一定听。
就这样退休老人身上的安全感被一层层扒掉,就像寒风中,把他的大衣给脱了,又把他的羊毛衫给脱了,又把秋裤给扒了。恐惧,焦虑,抑郁就自然而然的随之而来。有的是阿尔茨海默症。
三大原因中最核心的原因是,被身体抛弃。身体器官不听使唤了,出现了各种问题,又不懂病理,也不懂调理,也不会保养,吃各种保健品,买一时安慰,去医院,买一时慰藉。身体听不听使唤自己知道,不由的走的就是一条向死而死的路。健康是第一生产力。是1,后面所有存在的前提是有这个1。
焦虑其实是一种强大求生欲望的体现。他想活,想好好活着,想活的长寿,长命百岁。
家人有质量的陪伴是很重要的。
退休后再找到自己的价值,能够继续输出价值也很重要。
身体健健康康的,自己有自己器官的支配权,想吃就吃,消化好,想睡就睡,睡眠好,想走就走,腿脚好。人老了,身体倍棒,其他都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