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饭香不怕巷子深,好吃不怕难找。
作为一个合格的洛阳吃货,每当提起新安,脑子里旋转的不是走向,而是美食分布图。
和洛洛一起看看,新安都有什么特色美食!
/「新安烫面角」流传至今并具地方特色的烫面角有二家
状如新月,皮薄如纸,色如琼玉,晶莹欲滴。咬一口下去,热气腾腾的香气扑面而来,回味起来唇齿留香。
没错,洛洛说的就是新安县的烫面角!
据县志记载“新安烫面角”是在民国三年()年,开封人任老大在新安县南火车站经营小吃烫面角,由于制作讲究,色香味美,一时仿制者达数十家。
流传至今并具地方特色的烫面角有二家:一是新安“老王烫面角”再者是新安“方记烫面角”。
01
#老王烫面角#
新安“老王烫面角”的发展史,与近代陇海铁路的修建有着密切关系。
据其第三代传人王银拴(王老闷)从他家祖辈口传中得知:他的爷爷王金斗,祖籍宜阳丰李镇,后随其父迁居新安。当时任老大到新安后和他在车站附近开了个小饭店,成为这里最早的饭店之一,由于他们创制的烫面角制作讲究,色香味美,生意做得特别好。
当时铁路是单线,火车用的是蒸汽机车,过往火车都要在新安车站加水,停车时间较长。车上旅客及司乘人员大都要下车休息、就餐或购物,因而车站附近客商云集,其中餐饮类店铺及小摊贩很快发展到几十家。
人们品尝过烫面角后交口称赞。
一传十,十传百,“新安烫面角”美名远扬。当时曾有人写过一副对联:“名扬陇海三千里,味压河洛第一家”。其名声之盛,可见一斑。
后来任老大病逝后,王家一直经营烫面角至今。
02
#方记烫面角#
▲资料图
方记烫面角由方鸿仪创建,曾在河洛民俗文化比赛中连续六届独占鳌头。
年,“方记烫面角”代表河南走向北京十一届亚运会,为美食节献艺,获“中国名小吃”殊荣。
《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及北京电视台等40多家报纸电台曾做专题报道,使豫西传统小吃名扬中外,同时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热情接见并合影留念。
年以来,方记烫面角被誉为“新安名冠”“洛阳名优小吃”“市级优质产品”“河洛一绝”“洛阳第一家”“河南第一家”“中原第一家”。
洛洛的小建议:
吃烫面角要和吃饺子一样,最好搭配上一碟醋再加上少许辣椒,入口时咬破薄皮,烫面角的鲜香搭配上蘸料的酸辣,只想说出两个字:好吃!
新安烫面饺百闻不如一吃啊,小编的口水已经流出来啦!
/「北冶卤肉」肥而不腻、烂而不化、色鲜味美
是新安特产名吃“六宝”之一
若是外地盆友问洛洛:where有好吃卤肉?
洛洛脱口而出的就是北冶卤肉。
要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新安县北冶镇广场西红新饭店的北冶卤肉。
咸淡适中、深受大家喜爱的卤肉主要使用老“汤”,北冶卤肉家的“卤汤”传到今,已有上百年。
老汤中使用的大料大多具有开胃健脾,消食化滞,增加食欲等功效。创始人年轻时学过中医,深知各种中药材的功效,慢慢积累学习,独创了卤肉配方。
北冶卤肉久居盛名、源远流长,红新饭店经理李红新从小跟着父亲学习卤肉烹饪技艺,经30余年不懈努力,在保祖传秘方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创新,添加补养人体所需的40种中草药,经过特殊的烹饪工艺,精心生产出各种纯天然卤肉制品。
其所卤猪肉:肉烂味美、新鲜爽口、香气扑鼻,卤制卤肉味品大多具有开胃健脾、消食化滞等功效。在调味品的作用下,卤肉色泽悦目,给人心理上的一种享受,刺激人的食欲。
从猪头到猪尾、猪拱嘴、猪耳朵、猪肠、猪、猪肝等,北冶卤肉共有十几种不同菜品。现已有9家分店,经营面积多平方米。
北冶卤肉于年注册了国家商标,多次荣获“新安名吃”称号,成为豫西一带有名的小吃。
/「姚记糊涂面」沉淀了五谷杂粮的自然味道
吃上一口,唇齿留香
聪明难,糊涂更难。吃到一碗正宗的“糊涂面”却不难。
早春的气温还有些低,一碗糊涂面下肚,满身的寒气被驱逐到九霄云外,五脏六腑每一个部位都是热乎乎的。
让人总是吃得肚皮滚圆,满面红光,直打饱嗝,舒坦了胃、舒服了身、舒畅了心。
▲图源:新安文旅
要说新安县最正宗的糊涂面,新安县人肯定推荐您去新安县火车站的姚记浆面条、糊涂面。
▲图源:新安文旅
姚记糊涂面位于县城火车站胡同,来往旅客众多,地理位置优越,北有国道,南有陇海铁路。
新安四面环山,处盆地,雨量少,因而民间饮食多食面类汤类,以抵抵御气候干燥寒冷。而糊涂面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道美食。后经过改良,风味独特。逐渐发展到周边县市,如三门峡、郑州、焦作、汝州等地。
经过多年的摸索,在原来下玉米糁糊涂面(家常)的基础上,对糊涂面的制作又加以改良,推出了炒面糊涂。
▲图源:新安文旅
一碗好吃的糊涂面,炒制面糊很关键。
炒锅内先倒入少许油,加入小米面和玉米面,文火炒制,不停地用铲子翻炒,不能太油,更不能炒糊。
炒面一般需要四、五十分钟,等面微微发红,香味四溢之时,方可关火,利用锅底余温,继续翻炒至其自然冷却,到此炒面才算完成。
煮面时,待面将要出锅时,舀一勺炒面糊充分搅拌,稀稠适中甜咸恰到好处,放入时令蔬菜,一碗糊涂面便出锅了,糊涂面沉淀了五谷杂粮的自然味道,吃上一口,唇齿留香。
▲图源:新安文旅
先不说了,小编要去喝糊涂面解馋了~
/「游氏凉粉汤」制作工艺讲究
爽口清香,沁人心脾
一说起凉粉,难舍老家的红薯凉粉。
虽然洛阳常见的有凉调、炒凉粉等多种做法,新安人最爱的还是一碗红薯凉粉汤。
新安县游氏凉粉汤在传统豫西风味凉粉汤的基础上,不断改良。成为新安人的心头好。
凉粉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
将红薯淀粉和水按1:4的等份量好,在淀粉中放少许食盐,用水将淀粉调成糊状,再将剩余的水倒入锅中,烧到往上冒泡时,将糊倒入水中,边倒边搅。然后将火关小,不停地搅动,以防糊锅。
待锅中的糊成透明状时,说明已熟。
关火后将煮好的糊盛到准备好的盆中(最好是大口浅底的),自然放凉。为防止表面干皮,在表皮形成后,可沿盆边轻轻倒入一些凉水。
放置几个小时后用刀将凉粉划成方块,即可取出食用。1、一定要选用纯红薯淀粉,市场上卖的大都掺有木薯粉,做出的凉粉不透亮、不劲道。2、做凉粉是关键,淀粉和水一定要按1:4的比例严格掌握。把握好火候做出的凉粉才会晶莹剔透,软硬适度,爽利可口。
一碗热乎乎的凉粉汤刚上桌,销魂的香味就直往鼻孔里钻,等得人倍儿煎熬!
咕咚下肚,驱散周身寒意。入口就会沦陷在鲜香汤底的魅力里。
凉粉鲜滑爽口,中和了汤底的辣味,吃起来就一个字:爽!
/「新安县红烧鲤鱼」颜色金黄、层次分明
食之软香可口
逢年过节,日常聚会,桌上总少不了一条肉质饱满、鲜嫩味美的大鲤鱼。
新安县游氏红烧鲤鱼是一道以鲤鱼为制作主料,以花生油、湿淀粉、大蒜、酱油等作为辅料制作而成的家常菜。
红烧鲤鱼的烹饪技巧以红烧为主,口味属于咸鲜,呈黄色,鱼嫩蘑香,汁浓味美。
"红烧黄河鲤鱼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将鲤鱼去鳞、腮、内脏,洗净后沥干水分,放在砧板上,用刀将鱼身两边片成片状,然后用少许盐、味精、料酒腌制约10分钟后,将鱼滚入淀粉,两面粘黏,直至周身附着均匀。
随后,倒油入锅,待油热后,将鱼下锅炸至金黄色成熟捞出即可。
锅里留少许油,将葱段、姜片、蒜瓣以及香菜根等配料煸炒后放入少许高汤、调料,再将炸好的鱼放入汤汁中烧透,起锅后淋上调制好的酱汁即可食用。
"新安县红烧鲤鱼口味以咸香为主,鲤鱼经过炸制定型之后,头尾上翘,寓意鲤鱼跃龙门。
鲤鱼经过烧制之后,颜色金黄、层次分明,食之软香可口,肉质弹牙,老少皆宜。
/「新安县扁食」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浓缩着团圆和乡愁
扁食是一道民间传统面食,用薄面皮包肉馅儿,形似饺子。
游氏扁食营养丰富,老少皆宜。且具有文化价值,浓缩着团圆和乡愁之意。
在新安乃至整个北方都会在春节、端午、中秋、冬至等重大节日里吃扁食,寓意全家团圆,幸福安康。
"新安县游氏扁食,馅料配方独特,可与新安烫面角相媲美。新安县游氏扁食在传统豫西风味的基础上,不断改良,形成独特的风格。
新安县游氏扁食第一代:陈淑英,第二代:高瑛,第三代:游华。
"扁食清鲜不油腻,像咬了一口春天般清新可人!
有一说一!新安县美食的味道真的很赞,千万别错过哦!
你的家是洛阳哪个县区的?哪一种“家乡的味道”最让你想念?评论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