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野心在于要将模架这个冷门行业搬到台前,同时做资源整合者,让模架行业的成千上万个中小企业拧成一股绳,抱团发展,从而推进这个行业向更高质量发展。
作者
智兄
本文为中制智库(ID:CMThinkTank)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及作者信息。
本文约字,大约阅读时间为16分钟
建议先转发或收藏后阅读哦
毫无疑问,王进平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当然,他的野心在于要将模架这个冷门行业搬到台前,同时做资源整合者,让模架行业的成千上万个中小企业拧成一股绳,抱团发展,从而推进这个行业向更高质量发展。
从年进入模架行业开始,这位北京大学毕业的70后湖南人,就已经在思考行业的前景问题。他也一直坚信,尽管模架作为模具的细分行业,是一个冷门的细分行业,但未来将有着极大的发展和上升空间。
果不其然,年随着新冠疫情的全球肆虐以及中美贸易摩擦不断,中国制造面临着诸多“卡脖子”的技术难题。模具被称为工业之母,而模架则是模具之母,可谓中国制造业的“芯片”,在这种背景下,模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但模架行业的企业特点是中小企业居多,天花板可见,单个企业很难承担起这样的时代重任。而王进平早在几年前就看到了这样的行业发展瓶颈,开始了其资源整合的梦想之路。年4月,肩负着整合行业资源重任的中国模架网诞生。
这个网站的目的是为了向全国、全世界宣传模架行业及企业,实现网上统一竞标接单,让客商与模架企业通过网络零距离接触,脱离传统的营销模式,减少无谓的业务交际浪费。这个平台很快让王进平聚集了成百上千的模架企业。
不过,线上的集聚还不足以完成行业资源的整合,王进平开始将这一形式转移到了线下,希望通过兴建模架产业园区,将模架企业纳入到统一的园区里,完成产业集聚,建立起模架行业的完整产业链生态圈,进而推动入园企业的发展。
彼时,长三角的模架行业根据地主要在苏州的昆山。在苏州,大部分模架企业都是租赁厂房生产经营,离开苏州,本就属于传统行业的企业想要选中一块好地儿发展太难了。王进平决定寻找模架行业的新“革命根据地”。
于是,年,王进平带着四十多位模架企业家们在长三角地区的15个城市考察选址,宜兴成了他们的最后一站。据王进平回忆,当天的考察很突然,他带着这些企业家从金坛转站宜兴。宜兴徐舍镇除了做好常规接待外,还罗列了一张各项政策的清单。
“没想到是市主要领导接待,地方政府对项目的重视和发展的投入,一下提高了我们对宜兴的印象分。”王进平坦言。很快,宜兴市政府诚意满满,拿出了亩土地指标保障产业园建设。这一消息传到模架协会后,企业主们异常高兴,很快便签了协议。
然而,协议签完之后的谈判却进入了僵持阶段,期间几次差点“熄火”。
与单个企业投资项目不同的是,这次要和93家企业谈,一套方案想让大家都同意实在是难。这是一次万人大迁徙,要将这些模架企业及员工从昆山整体转移,有着太多的顾虑。“到宜兴后员工住房、子女就业如何解决”“当地技术职工能否满足企业需求”等等。
除去这些,企业最纠结的还是自身利益问题。“我是如履薄冰,一路像是在走钢丝。”作为项目投资方的牵头人,王进平年就选择在宜兴长期驻扎,为的就是让宜兴方和企业方放心。在此期间,他承担着统一多家企业意见的重任,最担心企业半途而废。
在40余次的沟通中,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
然而,困难远不止于此。年6月,园区正式开建,质疑声很多。许多金融机构都望而却步,初期资金必须由投资方自己承担。可让人没想到的是,首笔付款就出现了问题。许多企业主采取观望态度,“你不出我也不出”,大家一度僵持。
产业园一期项目投资50亿元,计划进驻企业家,其中70多家模架企业,其余为涉及钢材、模具产品等产业链企业。二期项目工程总投资30亿元,目前也已启动建设,54家企业已签约入驻。待三期项目全部建成投用后,产业园入驻企业总计将达家。
正是因为经历了这当中的种种难题,王进平在首届“中国模架产业(宜兴)高峰论坛”上演讲时略显激动,对于外界的一些质疑也很敏感。作为深耕模架行业十几年的“老兵”来说,他比别人更看重这个行业的声誉,更了解这个行业的困难与未来。
事实上,这个以“夯实工业基础建设制造强国”为主题的高规格峰会也是王进平模架行业资源整合的一步棋。作为模架行业首个高层级的全国性高峰论坛,它既是王进平这几年资源整合的一个成果展示,也是模架行业走向未来不可或缺的重大仪式。
更敏锐的是,王进平发现了模架行业的另一个关键性问题,这个行业一直缺少行业标准。于是,在此次峰会上,国内首份模架行业标准白皮书《中国模架行业技术标准》隆重发布。行业标准的统一,无疑将引领整个模架行业快速、健康地向现代化、智能化、标准化的方向稳步发展。
10月18日,在中国模架行业第一个智能化制造基地——宜兴模架科技产业园所在地江苏宜兴市,——首届“中国模架产业(宜兴)高峰论坛”隆重召开。高峰论坛上,中国模架协会会长、模架科技产业园(宜兴)有限公司、天路集团董事长、帅钢模架(宜兴)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进平以“助推中国产业发展,聚焦企业共创、共生、共享、共赢”为主题发表主题演讲。
以下为王进平的演讲速记,中制智库整理——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讲的是助推中国产业发展,聚焦企业共创、共生、共享、共赢。简单来说也就是搭平台,大伙儿一块干,单打独斗的年代已经过去,现在要做的是合起伙来,我们一块干!中国大企业比较少,中小企业特别多。
现在国家一直在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国人们都在做生意、做老板,因此就产生了大量的创业者,产生了大量的中产阶级,解决了大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但是庞大的中小企业寿命一般在三年左右。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小企业强则中国经济强。所以,我们中小企业是目前国家最关键的一群企业群体。
在这之前,我们所有的企业,绝大部分是怎么做的?都是传统的观念,传统的做法,并不是很超前。这其中是我们的格局和思维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你说是先有钱再创业,还是创业了赚钱?很多人都说我没钱,我不能做大,我没钱我创业不了。
真的是这样吗?不是。有思维、有想法,没钱可以变出钱来,但你不会做,你父母给你再多的钱没有用,给你一个亿有什么用?过了没多久,亏完了,一点用都没有。所以钱并不是关键,脑袋的思维才是关键,好的思维可以生财,不好的思维再多的钱都亏得完。
民营企业的发展轨迹
中国大部分民营企业的发展轨迹一般是这样的,改革开放我们引进外资学技术、学管理,到后面创业,大部分的企业就开始起来了,实现原始资本的积累。当第一批企业出来,第一批人开始出来,大家可以去看,整个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第一批是什么样?第一批是外资企业,然后培养了出一群中国大陆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然后这群人有了一定的实力之后,接下来就开始大干,因为钱很好赚。外资企业来的中国投资也是赚暴利的,不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的。所以,大部分的企业开始成长的时候,就有比较丰厚的市场红利,赚了一部分的红利,很快就成长起来。所以出现的很多巨无霸企业,一条龙生产,赚得盆满钵满,再到后面,大陆企业又培养出了很多大陆的人。
然后,新的一批人在国家号召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之下,又起来了。起来之后,这群人很灵活,基本上就是我们在座的各位,前面很多巨无霸企业因为船太大掉不过来头,死了。外资企业以前很牛,但现在也很难活着。正是这样,现在是我们的天下。
但是目前,大家也慢慢地感觉到好像越来越困难了,越来越难做了,那要怎么做?就是抱团取暖成为巨无霸,而不是一家企业独大,不能再走老路了,走老路就回到了前面的企业的案例,他们死掉了,你还用回去吗?不用回去了,接下来我们以另外一种形式抱团发展,以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的形式,共创、共生、共享、共赢。只有这种平台的观念,我们才能生存。
所以我说,未来是组织跟组织竞争,不再是企业跟企业竞争,企业跟企业竞争的年代已经过去,企业跟企业竞争你是单打独斗的,你的力量太小了,没有办法在现在的这个社会当中生存下去,现在能生存下去的(模式)就是抱团大家一起发展。
模架企业的发展瓶颈
我们模架行业企业的现状。首先,是技术型的老板比较多。然后,原始资本积累的时间太长,因为用传统的方式在做事,挣一点钱买一台设备,再挣一点钱再买一堆设备,最终一大堆的设备在那里。而账户里面依然没有钱,因为在积累资本和资产的过程中,那些资产也会贬值,所以挣的没有花得快。
其实不是大家不够努力,而你的方法错了。首先是格局的短板效应,大家因为手头没钱,急于求成,想着赶紧赚钱还债,但人一旦陷入这个怪圈就很麻烦。大家都非常明白的一个道理,就是“舍就是得”,你真的能做到舍,就真的能得。但你在做企业,在做取舍的时候,你舍不得,在关键的时候,你想我的贷款还没有还,我要多赚一点,家里还要开支。这样的做法就会让你陷入另外一个关键词叫“唯利是图”,因此“舍就会得”在你这里根本就不产生作用。
这其实首先是想法错了,然后你的做法错了,最终的结果就是不好的。这很正常,但是有一部分人能够沉得住气,能够继续做舍得,因此他最后成长了。但这就是一小部分人,并不是大部分人。如果是大部分人,那中国富的人,这个世界上富的人就变成大部分了,所以要逼着自己做到不“唯利是图”,做到“舍就会得”。
羊毛出在羊身上的传统陈旧的经营模式要改变了。很多人赚产品差价,我投多少,我投入什么,我就在那里赚钱。做一个模架,在模架上面要赚钱,要有利润,没有利润我就不干。但我跟大家的观念不太一样,做这个订单不是赚钱我就做,如果做这张订单,对我的企业发展没有帮助,不好意思你给我双倍的利润我都不会做。
我要做的是什么?我要做的所有订单是对我企业发展有帮助的订单,这样的客人我才会干,要不然你仅仅只是赚了眼前的一点利润,你要多花很多的时间的代价,时间的成本,最终你会陷入两难之境,钱好像赚了,但实际上账户又没有钱,未来也没了,是不是这样?所以你们去对号入座,很多人就进入了这样的一个怪圈,其实是你想错了。
我们现在流行的是什么观念?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了,而是羊毛出在猪身上,熊来买单,看什么不是什么,做什么不是什么,你就赢了。如果让你的对手一看你做这个够赚这个差价,把你的利润给算死了,把你后面的路也给算死了,你怎么跟人家竞争?人家看着你打的,你想不通人家后面的路,人家把你未来的路全看清楚了,不打死你才怪,你有未来吗?没有。所以不要认为每天辛苦地在干,在等技术,天天盯在车间里就有用,其实没有用。
我们解释一下,技术型的专家做老板,就是这样子的。老板离不开公司,所有事情亲力亲为,不相信任何人,不放权,特别注重生产细节,这是你注重的吗?是你下面人该注重的,你天天在盯细节有用吗?你是做决策的,你不是干这个的。
还有老板非常注重降低成本,认为节流是最关键的事。错了,节流是关键,但是开源更关键,你钱没有赚回来,你使劲地省,有用吗?多赚0万,怎么花都行,你使劲地节省也就是万,你赚了0万,花了万,我还有万,所以多赚钱是根本,而不是节省。抓大的,放小的,这是经验。
原始资本积累的时间太长,创业者刚刚开始的时候资金太少,传统原始资本积累方式没有变化,就是刚才讲过的。做了一点,就买一些设备,做一点赚一点就扩大一点,这是错误的。利用股权的方式,换位思考。
合作共赢,用股权的方式,你守着你百分之百的股权有用吗?没有用。把一半分出去,把80%分出去,人才全引进来,一个人才给你一点钱,你20%都是老大,为什么守着百分之百的股份在那里小打小闹,十年八年才做了些没有用的,你守着百分之百的股份有用吗?没有的,所以回头去改变你的思维。
传统的经营理念的拖累,导致你发展慢,不是你不努力。格局的短板效应,急于求成,不顾未来,越缺钱越想赚钱,就越舍不得,掉进了人性的怪圈,越不顾未来,就真的没有未来了,这是一种轮回。
改变思维方式,结果就会不一样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企业,因果关系很重要,你种什么因,就会得什么果。你想要得到什么结果,你前面就要种什么因,但是你要清楚,在什么时候种因,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产生一定的效果,而不是你种下去明天就要收获,太急于求成根本就不可能,所以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
“舍就是得”格局高了,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刚才已经讲过了,羊毛出在猪身上,熊来买单。现在的社会,已经是这样的一个观念了,不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观念了。如果你还是像以前一样,羊毛出在羊身上,我做什么,就在什么身上赚钱,这是错误的。如果你真想以后快速地发展,那就马上改变你的思维,让你的对手看不到你。做产品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我们很多老板一直陷入一个“自以为是”的观念里,觉得自己已经是神了。其实这是一个惯例,如果大家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你就能突破了。一般来说,老板认为自己最厉害的,因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是老板决定的,是最高决策者决定的,所以他在想什么很重要。一般老板招进来的人一般比他差,因为比他强的人进不来,为什么进不来?因为他可能误杀,他认为这个人很调皮不听话,认为这个人的观念是错误的,这是一种方式也是一种现象。
另外一种现象是听话,这个人很听话,感觉挺舒服,结果后面带了一群比他差的人,他也好不到哪里去,整个公司就出问题了。但是老板都很自负,都认为自己不得了,所以你去看同样一个行业,老板不同,最终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因为大家都是同质化,做的都是同样的东西,为什么有人做的笑呵呵的,有人做的栽倒了,一样的产品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因为它的想法不一样,最后的结果就不一样。同样一个场景,换一个人来经营,可能就把前面一群人全部换掉了,有一句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代江山一代人”一个公司换一个老板,下面的人会被换掉。因为模式不一样,同一个老板思想一转变,使用同一个模式,最终的结果就不一样。
所以你们现有的企业,如果说你们现在能改变观念,那么恭喜,你去调整接下来所发生的,就是你真的想要的。但是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变,不要太自负认为自己最厉害,那就很麻烦了。
我一直在看书,也在不断地学习,很多时候,觉得太多得不足。静下来想一些事情,思考一些事情,慢慢地好像越来越喜欢思考,觉得人生挺有趣的,做企业做得挺有趣,不断地往上发展。因此调整一个战略思维,结果会完全不一样,出乎意料之外,就会发现其乐无穷。
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是不是觉得经营自己的企业很乐观,或者是很开心。反正我是这样觉得的,每天起来上班就上班了,每天早上我基本上睡到自然醒,说出去玩就出去玩,我在跟不在,通常无所谓。你天天盯着工厂干嘛?没有必要。
模架企业的出路在抱团
我们模架企业的出路应该是要有互联网思维,去中间化,终端对终端,而不要在单打独斗。迎合现在的发展趋势,做专做强做大,建立平台让大家共创、共生、共享、共赢。
在平台上,大家有议价权,有影响力,我们本来是中小企业,我们到徐舍来建了产业园,政府支持我们,再接下来国家的政策会向我们倾斜,会扶持我们。合起来我们力量大,合起来我们就有组织,就能够快速健康地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帮助。
所以未来应该是要这样做的,单打独斗很难再继续活下去。所以,我觉得模架产业的未来,应该是共建产业生态园,上下游整个产业链合在一块,我们一起抱团发展。不要再单独地认为自己不得了。
再耽误大家一点时间,介绍一下我们产业园的案例,我们怎么抱团,怎么成功,政府怎么支持我们的细节,讲给大家听一下。
在座各位,各行各业你们如果仔细听了,其实都可以借鉴,这不是很高深的问题,是很简单的问题。只是前面没有案例,这个环节其实很简单,大家都懂,不是我们特别聪明,只是我把各个环节全部组合到一块,然后形成了一套组合拳,再锲而不舍得坚持坚持再坚持,最后有点成绩。
模架产业需要新的革命根据地
首先模架就长这个样,模具是工业之母,模架是模具之母。上海在转型升级,腾笼换鸟,苏州昆山就借着腾笼换鸟一样的政策。而我们这些基础产业不太受欢迎,其实他们忘记了,我们才是工业的基础,没有我们,高大上的东西哪里来?
我们出来了,昆山、上海就空了。最后昆山、上海的企业调模具找不到供应商的时候,他急了。成本送上去,我们给你,以前在旁边给你是便宜的,但现在到宜兴来了,再给你的时候就是高价,把成本算回来,把运费加上去,这是必须的。到最后不好意思的是昆山、上海,我没有空做你们的,把价格压得太低,我做国外的了。昆山不太好,配套供应链没有了,都在宜兴,我们还是去宜兴吧。以后昆山的那些高大上的企业都转到这边了,这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一定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很有信心,未来你会跟着我们来,我们才是地基。
改变观念,化主动为被动,顺势而为,为什么说改变观念呢?与其你要被迫搬迁,不如大家抱团起来,以另外一种形式,去挑选我们的第二革命根据地,我们把被迫搬迁变成主动投资发展,这不是最好的吗?为什么要把投资变成浪费呢?如果你是被动的一定是浪费。主动的就是投资,搬迁是应该投的一笔钱。
我们能够到宜兴这边,穷人难守信,守信的人很难穷,宜兴是最富裕的地方,我们综合评比八九名,大家天天在看,经常在看,知道宜兴是很富裕的地方,而且文化非常浓厚。这边的人情非常纯朴,所以我们觉得这个地方领导一定会守信用,政府肯作为,我们想做什么?我们想做什么必须要有政府支持,如果政府不愿意支持,我们啥也干不成。所以你要投资,第一你要去看地方政府,为什么我们不去苏北?因为太穷了,我不是说他们不守信用,这是一个概念的问题,穷人很难守信用,不是说他不守信用,他守不起信用,他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