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介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和珅倒台,赐白绫自尽,抄家出9亿两白银,
TUhjnbcbe - 2025/1/3 16:54:00
刘军连讲白癜风 https://m.39.net/disease/a_9114482.html

如果让你说出一个贪官的名字,你一定会脱口而出:和珅。

你可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的贪官,但你不一定知道他们的名字,和珅作为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巨贪,贪出了新境界,贪出了新高度,贪得臭名远扬,贪得遗臭万年,死后抄家时从他家就查抄出了价值九亿两白银,和珅做了一辈子的官,也贪了一辈子的财,最终积累的万贯家财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不知道和珅在临死时作何感想。

和珅说起和珅,都知道他贪婪成性、溜须拍马、曲意逢迎、不学无术、富可敌国,但和珅远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他的一生且听我慢慢道来。

和珅,字致斋,原名叫做善保,属满洲八旗的大姓钮钴禄氏,和珅虽说是八旗子弟,却不是名门之后,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旗人。

《清史稿》记载和珅“少贫无籍,为文生员”,就是说和珅家族贫寒,就是一个普通的公务员。影视剧中的和珅和珅在3岁那年,他的弟弟和琳出生,母亲却因为难产不幸离世。

6年之后,和珅的父亲又因为疾病而死,家中的顶梁柱倒下了,可想而知和珅的童年是较为悲惨的。

少年的和珅就感受到了世事无常与人世艰辛,父母的离世也激发了和珅奋力一搏改变命运的决心,而不是老老实实地做个普通人。

少年和珅凭借着八旗子弟的身份,和珅和琳两兄弟可以拿到固定的一份钱粮,并接受了官学,习得四书五经,涉猎琴棋书画,也逐渐精通了满汉蒙藏等语言,同期入学的八旗子弟大多不愁生计,“学习成绩”自然一塌糊涂,和珅自然而然的鹤立鸡群,得到了大臣贵族们的一致好评。

到了乾隆三十二年,这年和珅17岁,大学士英廉知道和珅志向不小,是个可造之才,便将自己的孙女许配给了和珅,两年后,和珅就继承了祖上的三等轻车都尉的爵位,再接着和大学士英廉的裙带关,三年后,又被封为三等侍卫,补入粘杆处。

粘杆处在雍正时期就被改造成了一个直属皇上的情报机构,用来监视王公大臣们的一举一动,同时还有着传递机密情报的功能。

粘杆处虽然规模不大,但却能直接接触皇帝,是个离皇帝很近的位置。

那和珅是怎么跟乾隆搭上关系的呢?机会果然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和珅早年的认真读书终于发挥了作用。

乾隆四十年的某一日,乾隆在御花园里面散步,和珅同侍卫们跟在乾隆的身后护驾。

这天天气不错,花儿也吐露芬芳,乾隆的脸色却极为难看。

只见乾隆手里攥着一份密折,密折显示关押在云南的要犯逃脱了,乾隆越看越恼,气得把密折给狠狠地扔在了地上。

乾隆乾隆破口大骂:“昏聩”,跟随的十几个侍卫云里雾里,还以为自己做的不够好呢,连忙跪在地上磕头。

乾隆平复了一会心情,缓缓地说着:“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意思是说老虎从笼子里跑出来了,宝玉在匣子里毁坏了,应该怪谁呢?潜台词就是犯人从牢房里跑出来应该怪谁?不曾想侍卫里传出了一个清晰的声音:“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耳”,正是和珅在人群里说话,乾隆顿时好奇了起来,因为乾隆那段话出自《论语》,而和珅也用论语里的话回答了乾隆的问题。

乾隆乾隆顿时就做起了老师,想看看这个侍卫是不是又真才实学,于是就出了一篇《季氏将伐颛臾》靠一靠和珅,和珅便条理清晰的给乾隆讲了一遍,看着眼前的和珅眉清目秀、浓眉大眼,虽是个侍卫,却颇具儒家风度,内心十分喜欢,这一次和珅在乾隆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很快,第二次机会就找上门了。

某一日,乾隆在圆明园中的亭台里面读《孟子》,看的入神没有发觉天已经黑了,书里朱熹的批注已经看不清了,便命和珅掌灯,和珅知道机会难得,便大胆发问:“皇上看的可是《孟子》?不知道皇上看到哪了?”乾隆读书乾隆也没多想,就告诉了和珅,话音未落,和珅就一字不差地将那段批注背了出来,乾隆十分高兴,就这样乾隆读一句,和珅背一段批注,双方你来我往,弄得乾隆十分满意,给和珅点了一个大大的赞:“不料尔竟然如此敏捷。

”此后,借着乾隆这层关系,和珅在仕途之路上坐起了直升机,先是调任干清门侍卫,后被升为御前侍卫,第二年授予满洲正蓝旗副都统,同年四月授予户部右侍郎,同年三月授予军机处行走,同年四月授予内务府总管大臣,同年十一月,授予国史馆副总裁,赐一品顶戴,同年十二月,总管内务府上三旗事务,可以在紫禁城骑马。

和珅只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侍卫摇身一变成了手大权的皇帝近臣,这一年,和珅仅仅26岁。

乾隆为何这么看重和珅呢?野史记载,在雍正时期,当时的弘历还是宝亲王,有一次进宫办事,碰见了雍正的王妃马佳氏,二人情投意合,不巧这件事被乾隆的母亲孝圣宪皇后发现了,乾隆母后认为是马佳氏勾引乾隆,大发雷霆,接着便赐死了马佳氏于月华门。

宝亲王弘历孝圣宪皇后乾隆固然伤心,却不能违抗母命,只得与马佳氏约定来世再续前缘,乾隆咬破手指,在马佳氏额头滴血为记。

好巧不巧,和珅的额头也有一块红印,乾隆认定和珅就是马佳氏的转世,自然对他青眼有加。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天下承平日久,八旗子弟们作为特权阶级,早已没了先辈的热血,旗人大多吃喝玩乐无所事事,荒废了武功,也不好好学文,肃顺不是有句话叫做“咱们旗人混蛋多“吗,在这个大背景下,靠着“同行衬托”的和珅自然而然的得到了乾隆的重用,更何况和珅是真的有真才实学,而不是个花架子。

和珅得到乾隆另眼相看的原因还在于和珅摸准了乾隆的性格脉搏:“乾隆是个唯我独尊的人,觉得所有人都应该为自己服务,有一种对叫乾隆觉得你对,有一种错叫做乾隆觉得你错,乾隆既是王法,乾隆的是非观就是这个世界的法则”。

正是摸清了乾隆的性格底色,和珅才能如鱼得水,因为他十分清楚,其他人都不重要,只要服侍好乾隆即可。

《清史稿》记载,乾隆四十六年,边境叛乱再起,乾隆任命和珅为钦差大臣前往督师,和珅到了之后,根本不会打仗的他妄想建功立业,瞎指挥一通,弄得已经取得优势地位的大军吃了个败仗,和珅推卸责任说将领不听命令,就想杀掉几个将领,统兵的阿桂就怼了和珅:“没有人不听调遣呀,你说杀谁好呢?”阿桂督军甘肃和珅因为这件事怀恨在心,常常借机参他们一本,等到和珅还朝后,乾隆只是轻描淡写地批评了他几句,随即就提拔不会打仗的和珅做了兵部尚书。

由于和珅和阿桂同在军机处任职,两人经常闹得不愉快,为了安抚和珅的情绪,阿桂被乾隆外派去带兵打仗,和珅就趁机取代了首席军机大臣阿桂的地位,阿桂的权力被架空,和珅彻底接管军机处。

和珅虽然不会打仗,这并不表示和珅就一无是处,和珅还是挺会办事的,和珅交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很多的外交事务乾隆都交给了他,他办的事又常常能让乾隆满意,经常得到乾隆的夸赞。

和珅处理的李侍尧案可以窥见和珅的智谋与手段。

在乾隆四十五年,乾隆安排和珅严查李侍尧,当时的李侍尧先后担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云贵总督,地位极高,《清史稿》记载:“短小精悍,过目成诵。

见属僚,数语即可辩其才”。

此人可不好对付,如果不能一举拿下他,反而容易引火烧身,这不是个简单的活。

李侍尧和珅很清楚自己不能硬来,只能旁敲侧击、曲线救国。

先抓了李侍尧的管家,严加拷问,这才打开突破口,拿到管家的口供之后,召集全省的官员,揭示李侍尧的罪状,让他们立刻与李侍尧划清界限,否则从严处置,这些官员本就是墙头草,纷纷倒戈一击,向和珅提供的李侍尧的不法行径。

和珅这才开始提审李侍尧,面对大量的证据,李侍尧只得低头认错。

和珅还挖出了云贵地区吏治废弛、钱库亏空的恶劣状况,乾隆听后,龙颜大悦,提拔和珅为户部尚书兼议政大臣。

和珅当然,和珅最大的本事在于他的理财能力。

在和珅接手内务府之前,由于内务府负责皇帝摄三旗的生活开销,经常性地入不敷出,和珅接手后不仅填平了之前的亏空,钱库还盈余了不少。

两年后,乾隆知道和珅会理财,就安排他担任崇文门税务总督,掌管京城税收,在和珅的治理下,崇文门税收大幅增加。

随后和珅又担任户部侍郎、户部尚书,户部银库、内务府广储司银库、紫禁城银库都由他管理,这些可都是富得流油的肥差。

当然和珅也不负乾隆所望,银库的收入都增加不少,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些银钱为乾隆的文治武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和珅和珅最让人不齿的就是“议罪银”制度的创立,到了乾隆四十五年,和珅向乾隆提出了“议罪银”的建议,就是各地的官员如果犯了大清律法,可以通过上缴银钱的方式抵消罪过,有点像西方的赎罪券,这笔钱不是进入户部的银库,而是直接归入乾隆的小金库。

和珅很明白,虽然国家的银钱不少,但乾隆是在太爱还钱,乾隆下江南就下了6次,沿途修了30座行宫,乾隆的寿辰也需要花大钱呀,这些钱都是从“议罪银”里面出,可能乾隆还觉得自己很贤明,认为自己没有打扰百姓,但是这些钱看似是官员出的,但官员的钱哪来的,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倒霉的还是老百姓。

乾隆下江南乾隆下江南和珅除了为乾隆办事,也为自己弄了许多私产,他开了许多店铺,各行各业都有涉及:酒店、当铺、古玩店、粮店等等不一而足,他买了80辆大车专门运输货物,只要能挣钱的地方,就有和珅的身影。

和珅虽然家财万贯,但却特别抠门,亲朋好友找他借钱他还会评价对方的偿还能力。

他的姥爷问他借两银子,他居然让对方用房子做抵押。

他的舅舅找他借钱,他还收取一分的利息,可以看出和珅对金钱的热爱。

和珅除了贪财,还在朝堂上结交了一干大臣,他们围绕在和珅身边,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势力,乾隆的重臣傅恒的儿子福长安就被和珅拉拢成了自己的死党,和珅的亲信也被安排到朝堂的重要部门,和珅编织的权力网越来越大。

傅恒福康安和珅在朝堂,他弟弟和琳被和珅安排做了四川总督,和珅称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兄弟二人,一人高居庙堂,一人领兵千万,清代才子袁枚评价道:“擎天兼捧日,兄弟个平分”,可谓是权势熏天了。

和琳和珅这一路走来实在是太顺了,他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他的种种行为已经惹得很多人的不满,比如嘉亲王(日后的嘉靖帝)的老师:大学士朱珪。

和珅还是作威作福,完全不知道韬光养晦。

凡是跟自己作对的人被撤职的撤职、被查办的查办。

为了巩固地位,皇帝的奏章军机处也要记录一份,御史也只能由60岁以上老人担任,因为便于控制。

可是和珅并不知道危险正在一步步靠近。

在乾隆退位之后,嘉靖帝正式登基,朱珪写奏折恭喜嘉靖荣登大宝,没想到和珅把这事告诉了太上皇乾隆,说朱珪对太上皇不敬。

没过多久,乾隆打算调朱珪入军机处,嘉靖也写诗表示祝贺,和珅又告了嘉靖一状,说嘉靖收买人心,最后朱珪被下放到安徽当巡抚。

年迈的乾隆和珅仗着乾隆的恩宠,连新皇上都不放在眼里,嘉靖自然对他是恨之入骨,却也没有办法,因为乾隆虽然退位了,但权力还是集中在乾隆手上,嘉靖只能给乾隆打打下手,和珅深知这一点,也因此才如此嚣张。

直到嘉靖四年,乾隆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权力转移至嘉靖手上,嘉靖立刻把老师朱珪急招入京,在一个小旅馆悄悄住下,帮助嘉靖收集和珅的罪状。

在和珅为乾隆守灵期间,嘉靖解除了他的职务,阻断了和珅与外界联系,同时废除了和珅在军机处的各项规定,重新接管军机处。

正所谓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大臣们见和珅大势已去,纷纷上奏弹劾和珅贪赃枉法,嘉靖随即将和珅交由刑部定罪,查抄和珅的所有财产,乾隆驾崩仅仅十天左右,和珅算是彻底倒下了,和珅那年49岁。

嘉靖本来打算将和珅凌迟处死,但考虑到和珅是乾隆的宠臣,自己还要表现出仁孝的一面,就赐给和珅一道白绫自尽,和珅在自尽前,还写了一首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从和珅家里查抄出了各种金银财物、房产地契,这些加在一起相当于9亿两白银的价值,抵得上乾隆年间两年半的税收,其中还有不少各地进贡给皇上的字画玉器,这些东西大多被和珅收为私有,简直是胆大包天,气的嘉靖牙痒痒,毕竟作为一个节俭朴素的君王,嘉靖看到和珅这么个巨贪焉能不生气,这些财产也算是充盈了国库。

和珅倒了,倒得如此迅速,正如他的发迹那样迅速。

曾经的繁华无限、权势熏天在他挂上白绫的那一刻都成了过眼云烟,真真是“是非成败转头空”,你赤裸的来到人间,又赤裸的离开人间,什么都要留在这片大地之上,终究什么也带不走。

1
查看完整版本: 和珅倒台,赐白绫自尽,抄家出9亿两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