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观察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王彩娜
靠江靠海靠上海,江苏南通憧憬了近20年的通沪之梦今朝终于实现。
7月1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和沪苏通铁路同步开通运营,江北江南又添一条新的跨江通道,一改多年来南通绕道南下的发展困局。今后,南通至上海间铁路出行路径“曲线变直线”,两地之间铁路出行最短时间从原来的3.5小时左右压缩到1小时6分钟,实现“一小时生活圈”。
疾驰在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上的列车,带来的绝不仅仅是速度的改变,更重要的是重塑长三角经济版图,为长三角经济辐射南北创设更多有利条件。尤其是地理位置优越的南通,将真正实现从“南通南不通”到“上海北大门”的跨越。
其实,与上海隔江相望的南通,早就萌生了“上海梦”。年,南通印发《接轨上海工作纲要》,首次明确提出“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的发展思路。自此,南通一路向南行进,通沪合作不断升温。
特别是年,江苏省政府批复《南通建设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总体方案》,同意南通建设上海北翼门户城市,充分发挥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地域优势,积极参与上海大都市圈协同发展,建设集“生态屏障、产业腹地、创新之都、文化名城”等功能于一体的“上海北大门”。
所谓“上海北大门”,其实就是通过全方位对接实现与上海高度同城化,为南通开拓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新境界,让南通站上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大布局的新风口,为南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增添新动能。
两情相悦最是长久。在上海迈向卓越全球城市的进程中,面临疏解非核心功能、控制人口规模、缓解环境压力等诸多问题,而拥有巨大发展空间和良好产业基础的南通,则是承接上海外溢资源的首选之地。
30%的高层次人才、40%的创投风投机构从上海引进,50%以上的企业与上海有合作,60%的货物通过上海口岸进出,70%的农副产品供给上海……随着上海大都市圈的发展,近年来南通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城市能级和竞争力来深度接轨上海,成为上海服务全国、联系亚太、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跟进者、共享者。
作为江苏发展的“潜力股”,南通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亿元,距离GDP万亿俱乐部仅有一步之遥,未来几年有望快速成为苏北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今年的南通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今年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在南通落地转化的关键之年,南通要乘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东风,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和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确保经济总量过万亿。
作为集合高速公路、客货混线铁路、高速铁路的“三合一”过江通道,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通车后,南通作为长江北岸的交通枢纽地位已经初步显现,随着南通与上海同城化发展效应的逐步释放,将充分发挥南通作为苏北和苏中地区发展排头兵的带动作用,有效促进长三角城市群跨江融合、协同发展。
未来,北沿江高铁、通州湾新出海口等实质性开工,南通将更加备受各方青睐。但是相较于起步较早的苏州,南通在高铁能产生作用的资源流动和市场共享方面仍有明显差距,因此,一定要做好跨江融合与接轨上海的大文章,真正融入上海1至2小时都市圈,才能将机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对标苏南赶先进,借力上海攀新高,新一轮“大桥机遇”给南通带来了更多可能与更多期待。
热点链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讲授“七一”专题党课
●解盘年中经济·问道丨疫情前路不明全球经济何去何从
●解盘年中经济·看盘丨上半年中国经济在坎坷前行中稳步复苏
●解盘年中经济·时评丨先行指标回升印证中国经济暖意渐浓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①丨北川深山腹地的掘金人
●财经问道丨展望年下半年股市
●新闻洞察丨中国经济上半年呈现四大亮点
●热点透视丨新冠疫苗,到底离接种还有多远
监制丨王忠宏王辉王彧
主编丨毛晶慧编辑丨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