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薅羊毛”是指
搜集商家优惠信息
并号召多人一起领取优惠的现象
近年来
羊毛党钻规则漏洞
非法“薅商家羊毛”的现象愈演愈烈
90后程序“天才”黄小天(化名)
利用商家客户端技术漏洞
“薅”走两万多桶奶粉
获利6万余元
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01利用技术漏洞
“薅”走奶粉两万多桶
据悉,黄小天出生于年,初中肄业的他对计算机技术情有独钟,也十分了解市场上经常做优惠活动的一些商家信息。
年,黄小天发现一家专做母婴用品的App在针对购买奶粉用户进行优惠活动,厂家为了鼓励注册半年以上老用户首次消费,规定优惠活动为:老用户首次消费购买奶粉,买一桶送一桶。
针对这一优惠活动,黄小天在之后一年的时间里,使用脚本程序批量虚假注册了该App的20万个账号。
但在上述账号注册半年以后,当黄小天试图用该批账号参加商家买一桶送一桶的优惠活动时,黄小天发现由于账号注册过程中缺少必要审核信息,这批账号无法登录正常的商家App客户端。
黄小天转而研究商家的App安装包,并成功对该App客户端进行了攻破,将App的一些验证功能进行修改,终于让自己注册的虚假、非实名账号能够成功登录商家App客户端。
随后,黄小天通过互联网销售了两万余个这种虚假注册的账号,这些虚假账号配合他自己开发的冒牌App,最终让活跃在网络中的羊毛党们又一次成功薅到了商家的羊毛,薅走的奶粉总共两万多桶,而黄小天也从中获利六万余元。
02无独有偶
“薅羊毛”事件不在少数
据
中国之声报道,年出生的冉某在年3月至年1月期间,虚构商户身份,利用多个交易平台,使用自己名下的多张招商银行信用卡以虚假购物和消费的方法,产生虚假交易额累计人民币余万元,由此获取招商银行信用卡消费积分余万分,兑换航空里程、酒店积分、礼宾服务等,经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评估,最低价值人民币12万余元。冉某的家属向招商银行退赔了全部赃款,冉某因诈骗罪被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四万元。
冉某认为量刑过重提出上诉,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冉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财物,数额巨大,决定维持原判。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岳屾山律师表示:“用自己的真实信息,实施真实的交易行为,然后用这些积分来兑换银行的礼物,不构成犯罪。”
“但如果一旦是用了虚假的交易,包括非法获取他人的个人信息来换取这些积分再换取礼物的话,那就属于是欺诈行为了,如果数额足够就有可能构成犯罪。”
03检察官提醒
钻规则漏洞或将面临刑事处罚
检察官提醒消费者
商家推出的促销优惠活动是为了双赢
但如果利用规则漏洞
甚至用技术手段破坏计算机系统
很容易触犯计算机信息系统保护的相关罪名
严重的或将面临刑事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