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促销活动中买买买的行为,被称作“薅羊毛”。
临近年关,商家们纷纷推出优惠活动吸引顾客,就连向来只谈真金白银的投资行业也跟上这波浪潮,玩起了代金券抵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狂热的消费者们刷爆了朋友圈:转发的、拼购的、砍价的、晒单的,还有为了抢券“废寝忘食”的。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薅羊毛”的机会越来越多,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尽管商家给出了优惠活动的规则,但少数人为了薅更多的羊毛选择无视,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可能构成法律风险。
“羊毛党”盯上拼多多?最近拼多多平台发现有灰黑产业团队恶意利用系统bug,大肆注册账号以领取一种特殊的、仅在“非诚勿扰”节目录制时提供的元无门槛优惠券。这些优惠券大多被用在充值话费和Q币上。事件发生的时候,正是拼多多平台年货促销期,这些来路不正的优惠券和普通优惠券一起,混入巨大的成交数据中,没有被第一时间检测出来。等拼多多平台察觉并冻结问题优惠券的时候,平台损失已经逼近一千万。目前拼多多正在全力追回被“盗取”的优惠券和被冲抵的资金,并联合警方全力追捕灰黑产业团队。但除了灰黑产业团队,也有一般消费者透过一些渠道领用了这样的优惠券,警方会找上他们么?
羊毛党可能涉嫌欺诈罪涉事优惠券本身不属于拼多多的任何营销活动,不面向自己的消费者群体,所有的正常渠道都无法领取该券。因此领用该优惠券本质上并不是“薅羊毛”,其性质更接近于网络犯罪。灰黑产业团体以非正常的手段得到了这个券的领取渠道,通过虚假手机号码注册大量账号领取该优惠券,随后提供低价代充服务,用券抵扣现金赚取差价,达到盈利的目的。事后为了达到“法不责众”的目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