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广鱼稀的自然水域怎样把鱼诱进来?最简单直接的办法莫过于打窝了,如果窝子里没吃的,鱼儿肯定不会进窝,即使钓到鱼也多半是几条过路鱼,所以钓友们才会说“钓鱼不打窝,钓也不多”。但打窝这件事人人都在做,每天都在做,为啥有的人打窝了有成群的鱼进窝,有的人打窝了却一点效果都没有?或者说有时候打窝有用,有时候越打窝越钓不到鱼?其实打窝并不是将窝料丢进水里就完事的,如果打窝没有针对性,不讲究策略,只会适得其反,白白浪费窝料。
打窝要根据鱼情选择不同的窝料
你的目标鱼是什么,或者水里什么鱼比较活跃,你就钓什么鱼。那么我们的窝料也要有针对性才行,比如说钓鲤鱼,草鱼,它们的食量大,喜欢大颗粒的天然食物,那么我们打窝就可以用玉米粒,麦粒,菜籽饼这些天然粮食来打窝。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它们的警惕性,而且留鱼效果不错。如果是钓鲫鱼,那么小颗粒是个不错的选择,窝量也可以小一点,比如说酒米,碎玉米之类的,也可以和麸皮之类的搭配使用。如果钓黄骨鱼,鲶鱼,那么鸡肠子,鸡鸭内脏或者蚯蚓打碎了打窝,最好还用纱布包起来。不然你钓草鱼用鸡肠子打窝,钓黄骨鱼用玉米打窝,那就是出丑了。
打窝要根据季节选择不同的策略
每个季节的鱼儿活性和觅食习性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打窝的策略也要适当的调整。比如说现在,鱼儿的活跃度比较高,食量也是最大的时候,那么我们的窝量就可以适当大一些,但是小鱼闹窝又比较严重。那么我们窝量中的颗粒物就要多一些,粉末物就要减少一些。但是到了冬天,鱼儿活跃度受到影响,食量大幅降低,这时候我们窝量就要减少,多用点粉末物让窝料传递得更远,这样诱鱼的范围更大一些,少打窝,勤续窝是冬天打窝的主要策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采取多打窝,人找鱼的策略,而不是坐在钓位死守。
打窝的策略要根据环境来选择
水深不同窝料的状态也有所不同,比如说水很深4-5米,那么为了窝料顺利到底,我们就要减少雾化增加黏度,不然还没到底就松散了。而且要有足够的颗粒,因为自然水域里的水多多少少是有点流动的,如果没有足够的颗粒,窝料会被冲得到处都是。比如说流水水域,那就要用大颗粒甚至饼状窝料,打窝时算好提前量,不然打窝了也会被冲走。如果水底石头缝隙多,那么窝料就要够多,颗粒要大,不然全都陷入石头缝了,打了也是白打。
打窝的方法也很关键
如果有条件,建议提前打窝,养窝,这样窝量不需要太大,但效果却非常好。这种方法可以让鱼儿养成在这里觅食的习惯,很容易中大鱼。另外,在浅水打窝的时候特别要注意方法,不能一团窝料直接砸进水里,这样只会把附近的鱼吓跑,而起不到诱鱼的作用,即使鱼儿进窝也要等很久。最好采取打窝器打窝或者搓大饵团打窝,甚至直接抽窝也可以。钓深,钓远的时候打窝方法倒是可以随意一些,直接用手抛,用打窝勺打窝都可以。
最后:打窝的时候要遵守一个原则,我们打窝是为了把鱼诱进来并且留住它们,并不是来喂鱼的。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目标,不同的密度,不同的作钓时间,打窝的量都会不一样,始终让它们吃得到,但吃不饱就对了。万万不能觉得打窝就是把窝料丢进水里,鱼爱吃就吃,不吃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