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介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民间故事II秦始皇下江南
TUhjnbcbe - 2024/8/23 18:53:00
确诊白癜风诱发的原因 https://m.39.net/pf/a_4992915.html

秦始皇下江南

文/唐榕、沈扬

网图

公元前年,广西桂林兴安灵渠。

滚水坝、堰塘湖,木船在绿悠悠的水面上游走……船上,秦始皇迈方步从舱中走了出来。踌躇满志道:“振长策而御宇内,履至尊而制六合,威振四海……天下已定!孤家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此乃帝王万世之业也。”

统一了中国的秦始皇,意气风发。这年,他由李斯和赵高陪同,微服私访,来到新收服的岭南,视察灵渠。

站在甲板上眺望远方,秦始皇兴致很高。他想,平定百越,这灵渠功不可灭。该奖赏的都奖赏了,就连那伙夫,搞出了一种什么“南方米面”,解除了将士的乡愁,医治了军中水土不服,也是大功一件。要是没有这“南方面条”,这灵渠呀,也不知道要挖到什么时候!要是没有这“南方面条”,也不知道孤家那五十万大军能否在岭南驻扎下来?这个“南方面条”还真是了得!

秦始皇要亲口尝尝“南方米面”,他高声招呼把赵高从船舱里叫了出来!说要吃“南方米面”,赵高不敢应答,支支吾吾老半天。他转身走过一边,自言自语说,皇上怎么突然想到要吃那个东东?怎么能让皇上吃那个东东呢?一旁的丞相李斯,听皇上说要吃“南方米面”,说很简单呀,吩咐军中伙夫,叫他们立马做一碗新鲜的端上来不就完了?听说很快就可以吃到“南方米面”,秦始皇很是高兴,坐下来,等候。

伙夫上来,领了将令,正要下去。赵高拦住,说你还真的是拿那个东东来给皇上吃呀?皇上是金口玉牙,哪能吃那些乡野的东东?伙夫为难了,说是皇上要吃呀!赵高挥舞手中马尾扫子,打了伙夫一下,说你的脑筋也不开窍开窍?难怪,出来混了这么多年也不长进,几千里地打到这南方来,如今还是个伙夫!好了,你过来,我教你。赵高把伙夫拉过一边。他说,你看呀,这南方江河里,多的是鲤鱼,你抓也抓不完。是不?你就用鲤鱼胡须,给皇上做,知道咩?做好了,皇上高兴了,保准赏个官让你玩玩。

交代完毕,把伙夫打发走,赵高就上前逗皇上开心。他说,皇上,昨天呀,李斯说南方的太阳是臭的,有一股狗屎味。李斯抢了他的风头,他要拿李斯开涮。

秦始皇疑惑道:呵呵,怎么会呢,我怎么就没有闻到?赵高上前,小声说,皇上你不知道,昨天,李斯在树林里拉屎,忘记带上擦屁股的家伙,旁边又没有光滑的石头,他只好用手擦屁股。出到树林外,那太阳正猛烈呢。抬起手来,遮挡阳光,没想到却闻到了一股子臭味。于是,他就骂,奶奶个球,这南方的太阳,怎么是臭的?

秦始皇招手,把李斯叫过来,问:“李爱卿,你忘记洗手了吗?”不等李斯说话,赵高马上接口,说他是忘记自己是用手擦屁股了!李斯说:“皇上,赵高他一派胡言,一派胡言!”赵高板起脸来,不高兴了:哼,一派胡言?哼!我胡言了吗?

将军难斗近臣。李斯虽然贵为丞相,但也斗不过皇上身边的小人呀,哪天被他的口水淹死了自己还不知道呢。没法,李斯只好退下。

闹了一阵,伙夫上来,端着热气腾腾的大碗“南方米面”。

筷子夹起,嘬了一口,秦始皇大赞,说:“哎哟,爽啊!滑、脆、鲜,太爽了!赵爱卿呀,今后,每天给我来一碗!”听这么一说,伙夫眼睛瞪大了,说还每天来一碗?我的天呀,就为这一碗,你不知道那得要杀多少鲤鱼呀,啧啧,还每天一碗,造孽哟!赵高过来,掐伙夫耳朵,说造什么孽?只要皇上高兴,我才不管你造孽不造孽呢!

秦始皇一行人沿运河南下,进入漓江。这天,他们来到了象鼻山前。

“这真是奇了怪了!”赵高手指前方,大发感叹。说这南方的山,总会像某一种东西,比如前边这山,就很像老牛在江边喝水。赵高故意说是老牛喝水,逗笑皇上。秦始皇说,赵爱卿,这是象鼻山,是大象在江边饮水。赵高立马变幻嘴脸,讨好地说,还是皇上厉害,还是皇上厉害!秦始皇说,孤家也是听说,孤家也是没有见过。马屁精赵高,总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讨好皇上的机会。这个时候,他又要给秦始皇挠痒痒。他说,皇上心里装着江山社稷,江山社稷无不尽在皇上心中。皇上呀,平定岭南,统一中国,还真是件大好事啵,要不然,我们还真的是整天蜗在黄土高坡上,哪里能够领略这神仙一般的美景?秦始皇统一中国,搞车同轨书同文,功绩很是伟大。可再伟大的人,他也有弱点,他也需要别人来奉承来赞颂。这不,赵高阿谀几句,他也是屁颠屁颠的了。站在船头上,劈浪而进,他更加意气风发了,挥挥手,说走呀,我们上前去,好好欣赏象鼻山,也到水月洞里好好玩一玩。

漓江水面,鲤鱼打挺,一个紧接一个,跳跃不停。秦始皇天天要吃鲤鱼胡须,这可吓着了江河里的鲤鱼们。鲤鱼王连忙召开大会,成千上万条鲤鱼汇集在水月洞漓江深水潭下。鲤鱼王说,秦始皇每天都要吃我们的胡须,成千上万的兄弟姐妹为此丧命。如此残暴之人,绝不能让他继续为非作歹!等一下,游船过来的时候,我们一起动手把船拱翻,淹死他!鲤鱼们个个义愤填膺,高声叫喊,对,淹死他!它们誓死一战!在鲤鱼王的指挥下,它们摆起了一字长蛇阵,等候游船过来。

在这个紧要关头,河伯跑来了。找到鲤鱼王,河伯警告说,你们不得乱来!

我们不是乱来,我们是自卫!鲤鱼们摩拳擦掌,群情激愤。说我们已经死了那么多的兄弟姐妹,不淹死他,用不了多久,天下的鲤鱼就要绝种了!河伯耐心劝告,他不想在自己管辖的一亩三分地上闹出事情来,他害怕遭天谴。他说,你是鱼呀,天生就是人类的小菜,这是命,这是老天爷安排下的定数!他劝告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千古一帝哟。别的不说,就讲这灵渠,沟通湘漓,将中原的军队整批整批地送到珠江流域,也把中原文化带到岭南,的确是一件大好事。不过,功劳归功劳。他这样个吃法,也是太过火,暴殄天物哟。难道就你们焦急吗?我也很焦急呀,我昨天就去了东海,请示了老龙王的。

听说这事闹到了老龙王那里,鲤鱼王一下子也是心慌了,忙问老龙王怎么说?河伯一五一十地慢慢道来,他说,老龙王也拿捏不准,马上去请示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说,这个好办呀,百越不是有一个唱山歌的仙姑刘三姐吗,开挖灵渠的时候,将士们水土不服,病倒一大片,就是我差遣她把草药汤送去的,帮了秦始皇一把。如今这点小事,难不倒她!河伯说,玉皇大帝已经下了谕旨,差遣刘三姐前来斡旋,所以,你们千祈莫要急躁!

玉皇大帝面前,谁敢乱来?河伯搬出了老龙王,搬出了玉皇大帝,还真是一下子就把场面给镇住了。鲤鱼们说,那好呀,我们就等着看看,看看刘三姐怎样把这件事给摆平了!

网图

象鼻山水月洞。米粉摊前,刘三姐在卖米粉。她,个子不高,穿一套上白下青的细棉布衣衫,很是精神。黑黝黝的头发,挽起,像一个大大的田螺,结在后脑勺,无形中倒是为她增加了些许高度。椭圆形的脸蛋,不算白,但透着几分红润。一说话,露出两排洁白牙齿,倒是玲珑、甜美。

见秦始皇一行人朝水月洞走来了,亮开嗓子,刘三姐就唱:“米粉里边故事多,不来一碗说不着。白白粉丝汤里泡,酸辣香爽乐呵呵。夹起一把嘬进嘴,热乎乎哟辣火火,哪里是头找不着……”听到歌声,秦始皇带着一行人走了过来。刘三姐招呼,说客官,来,上一碗正宗的米粉吧,只有我这里,才是正宗米粉?听这么一说,赵高急了。他怕露馅,抢先一步上前,想要把话头摁住。他说,是米面呀还是米粉,你可不能乱吆喝!刘三姐说,大家都说是米面,可我偏说是米粉,反正,两千年后,这一碗东西,一定是要叫做米粉的!听这么一说,赵高放心了。这个善于玩概念的家伙,一下子就找到了应急的策略。他要刘三姐只说米粉,不要说米面。他说,姑娘你好聪明哟,两千多年后的事情,你也知道?你这米粉好哟,你这米粉好!

一看这情形,刘三姐就明白了三分。可她故意要激赵高。她说,北方的小麦磨浆成条,叫做面条,南方的大米,磨浆成线,叫做米粉丝,简称米粉。不该叫米面,南北有区别嘛。听这么一嚷,赵高急了,忙伸手封嘴,小声说,姑娘,你的话多了,也扯远了!米粉就是米粉嘛,不要扯到什么米面!

这时候,秦始皇来到了米粉摊前。问道:“姑娘,你说你这里才是正宗,那我先前吃的,都是冒牌货了?”刘三姐还未开口,赵高这就挤了上来,说她讲她这里卖的是米粉,是米粉,不是“南方米面”。听到新名词,秦始皇一下子就来了兴趣。世上还有米粉这种东西?边说着边探头往里边张望。刘三姐说,是米粉呀,没吃过吧,来一碗,试一试尝一尝?此行的目的,她不是对付赵高。刘三姐知道,只要秦始皇吃了她这一碗,就再也不会去吃鲤鱼胡须了。那么,自己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米粉上来,秦始皇开吃。呼哧呼哧地嘬,一会儿,他就满头大汗,好不爽快!的确,米粉跟面条有所不同。米粉筋道好,脆滑,米香味足。吃惯了面条的秦始皇,尝到了米粉,很满意,说吃这个米粉更过瘾。刘三姐说,客官,你今后就吃米粉,不再吃那个“南方米面”了。秦始皇点头,说今后我们就吃这个。听皇上这么一说,赵高放心了,高声叫喊,说今后就吃米粉了,不再吃“南方米面”了!

刘三姐成功了。过来,与他们闲聊。她说,米粉应该这么吃!她走到餐桌上,抓起一小碗米粉,很专业地配料,酸豆角、蒜蓉……都是按照比例取来,一点一点撒到碗里。配妥了,拿起筷子,拌。拌匀了,低头,在众人面前嘬了起来。撮嘴,“呼噜噜”地,一根根洁白浑圆的粉丝,跳跃着遛入口中!慢慢嚼,细细品,津津有味。一小碗米粉,很快就要嘬完了,这时,她又起身,加放滚烫的汤水,撒一把葱段……一个小勺子,把热汤舀起,撮起两片嘴唇,吹散热气……米粉嘬完了,汤水喝完了,她额角挂珠,鼻尖飚汗,面色潮红。

网图

看得在场众人直流口水。刘三姐给每一位客人都做上一碗,吃得众人都翘首称赞。

说实话,赵高之前也没有吃过这真正的米粉,听刘三姐如此说,半信半疑,直至一品尝,果然名不虚传。酸豆角开胃,粉丝果腹,赵高一下子就有了饱感和兴奋的感觉。在热汤和辣椒的刺激下,血液加快了流动和循环,毛孔开窍了张扬了,全身暖烘烘的,于是,他又有了一个更高级的感觉,这种感觉,很难找到一个词语来形容,但有一个字可以概括,就是“爽”字!

刘三姐接着说,卤菜甘香和卤水鲜甜才是正宗米粉的特色,拌上一些酸笋酸豆角,就更加风味。如果放一点辣椒,那味道就更爽了。

赵高问:“什么是辣椒?”

刘三姐微笑道:“辣椒嘛,眼下我们这里还没有,在人家番鬼佬那里才有,一千年后才会引种到我们这里来。”

“又是一千年后?你就别再吹了,一千年后的事情,你也知道?”赵高不相信。

刘三姐道:“天上的事情知道一半,地下的事情,我全晓得!”

赵高呵斥道:“哎哟,你个黄毛丫头,海口跨过天了!”

见赵高与刘三姐较劲,秦始皇忙制止,说赵爱卿,你少来两句!放下筷子,拉过赵高,嘀咕道,这个丫头是有一点仙气。要是徐福在的话,就可以认证她是不是仙姑了。

皇上想着长命百岁,整天与徐福混在一起炼什么仙丹。赵高知道,皇上多多少少也明白一些道呀仙呀,也是半个专家了。为此,他对眼前这个丫头有些另眼相看了。端着碗,走过一边,心想,这丫头,上衣款式为平领、对襟、中袖。中襟缀两只布扣,手工精巧,蝴蝶形。袖筒中腰和袖口有丝线绣的“花栏杆”,好讲究!一抹细花胸围,两串珠环挂在耳朵上,在这水月洞口,显得很是清新、飘逸、自然、和谐,有一种内蕴美感。或许,这就是仙气吧?再说这么好吃的米粉,宫中没有可不行,要是皇上回宫后还天天吵着要吃米粉怎么办?再说有了米粉,老夫不是一样可以享受吗?于是吩咐御厨第二天来跟刘三姐学习做米粉,以便回去随时做给皇上吃。

果不其然,秦始皇回宫后,对米粉恋恋不忘,天天早上吃米粉,有时晚上宵夜还吃上一碗。

自从游览过一次灵渠和漓江之后,秦始皇被桂林美丽的山水所迷恋,时不时想着要来桂林一游。为了岭南地区的长治久安,秦始皇作了一项重大决定:设立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并将驻守岭南的五十万大军永远留在了那里。

灵渠的开凿,沟通了珠江与长江水系,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加速了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后来的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End—————————

zzz

作者简介:唐榕,60后,桂林市全州县安和镇人,毕业于广西师大中文系,做过教师、记者。现在南宁工作,为一家传媒公司负责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间故事II秦始皇下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