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秀峰
指导:存德
图片:选自网络
小时候,我家的后面有一个湾,叫后湾。沿着撞钟院前街向西走,到西马道口的北面就是后湾了。撞钟院地势低洼,有前、后两个大湾。后湾面积大约有二、三千平方米,是当时潍县老城内十几个大湾中最大的一个。后湾的东、南两面是居民的房子,西面和北面是高大的潍县古城墙。
老潍县城地图(局部)
撞钟院旧址
听老一辈人说,前、后湾的由来是当年挖土砌城墙所至。城墙在潍县历史上有着防战、防洪两大功能,不仅是城市的重要标志,还是一方安定的重要保障。潍县古城墙外围用石头砌成,里面是用黄土、碎麻合成的土泥填充的。而把它们揉合在一起,用的是糥米汤汁。然后一层层填充,一层层夯实。这样筑成的城墙,其坚实牢固度丝毫不逊于现代的水泥。这也是潍县古城墙十分著名的原因所在。
筑城墙所用的黄土,大都是就地取材。所以老潍县城墙附近的水湾都是因此而生。每个水湾都有排水口,与城外的月河相通。雨季到来的时候,四面八方的雨水顺着街道哗哗地流入湾里,水涨过湾边,便顺着排水口流向城外的月河之中,起到了泄水防涝的作用。
潍县老城墙
我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从我记事起,后湾就成了伴随我成长的佳地。那时的后湾,周围满是柔韧多姿的柳树,湾岸近水处是青绿、疏密有致的水草,水面上覆满亭亭玉立的荷花。夏天到来的时候,湾边的柳树技繁叶茂,知了在树上欢快地叫着;岸边水草里的蛙声此起彼伏;水中的小鱼儿顽皮地吐着泡泡;绿色的荷叶上挂满了小小的水珠。微风吹来,水珠在荷叶上小心翼翼地来回滚动着,一不留神就掉到水里去了。还有那小荷,刚露尖尖角,蜻蜓就立在上头了。特别是斜雨蒙蒙中的后湾,呈现出“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的景象,更加令人流连忘返。
每年夏天,是我们玩的最开心的季节。到时,我会约上表弟、表哥几个男孩子,到后湾去捉蜻蜓。蜻蜓有两种,个头大些的身体呈绿色,飞起来很有力量,叫青蜓。还有一种个头小,身体是红色的,飞起来力量小的,叫红蜻蜓,俗称“小辣椒”。记得我最喜欢玩的是一种叫“引蜻蜓”的游戏。我们拿着大扇子,捕下一只蜻蜓。找来木棍和线绳,线绳一头系上蜻蜓,另一头系在木棍上。然后手拿着木棍一边挥舞,一边跑,嘴里喊着:“蜻蜓老母在这里,快来啊……”直到有蜻蜓上勾,就把它捉住,一会儿就捉到很多蜻蜒。
此时我们仍方兴未艾,再从捉到蜻蜓里选出那些大的蜻蜓,撕去它的一些翅膀,绑在木棍上继续引。直到玩累了,才兴冲冲地回家。听说蜻蜓吃蚊子,便把蜻蜓放到蚊帐里。晚上躺在床上,睁着眼睛,等着看它怎样吃蚊子。结果没多久,不等到它吃蚊子,自己反倒很快地进入梦乡了。
后湾里有很多鱼,品种有鲤鱼,鲫鱼等等。姑姥姥还告诉我,湾里有条很大的红鲤鱼,一般人看不到,看到的都是特别有福的人。我很好奇,有好几天清晨,偷偷跑去看。只看到清清的水中有小鱼在游动,我的影子也清晰地映入水中。红鲤鱼在哪儿呢?正在寻找着,忽然传来青蛙粗犷地"呱呱"声,把我吓了一跳。此时我四周一看,庞大的后湾静悄悄的,只有我一个小孩子。心里有点害怕,万一不小心掉到湾里可怎么办啊?想到此,我便赶紧回家了。
有时候我也会跟着大孩子们去钓鱼。鱼浮一动我心里就紧张,“快看,鱼儿拉浮了”,情不自禁地便喊出声来,常常惹的小伙伴们的埋怨。之后每逢钓鱼,我的任务就变成了端坐、观望和不吱声。有一次刚钓上一条鱼,不料那鱼从勾上掉下来,眼看着就要跳到湾里去了。我赶紧跑去捉鱼,跑的太急了,摔倒在沙坝上,蹭破了皮,直今膝盖上还有一个疤。
印象深的是,有一次钓上来一条比较大的鱼,怕它活不成,赶紧回家把它放到外间的水缸里了。半夜里,忽然听到外间扑腾扑腾地响,我认为有人进屋了,吓的不敢动。父亲起身过去一看,原来是鱼自己蹦到地上了,赶紧又把它放回缸里去。我心里想:这鱼可真傻,跳出来干什么?地上没有水,你还能活吗?
有一年,不知谁的主意,说是湾里的泥可当肥料,挖出来支援农业生产。于是便把湾里的水抽干了。当时有好多人围观,等着水抽干后捉鱼。说也奇怪,湾干了以后,鱼儿却都不知上哪儿去了。大人们说,鱼都钻到泥里去了。
鱼没有捉到,但湾底都很多色的莲子。我便和表姐等小姐妹一起,到湾里去拣莲子。黑色的莲子和淤泥一个颜色,很难辨认。有时看到象一个莲子,仔细一看,原来是羊去吃草,留下的小羊屎蛋,令人啼笑皆非。拣莲子也要碰运气,有时拣的多,也时拣的少,但每次总是乘兴而去,快乐而归。湾里还长着扁春芽,是一种药材。我们也顺手摘来,用开水煮着喝,既败火又解毒……
记忆中,后湾的水总是满满地,不知有多深。到了冬天,湾边的柳树在北风中悄悄地落了叶,只剩下那光秃秃的树桠在寒风中抖动着。偶尔有几只孤零零的小麻雀在枝条上跳来跳去。这时候湾里的荷花也凋谢了,只剩下枯枝在水面上漂浮着。西北风嗖嗖刮来,湾水咣当咣当扑向湾南边人家的屋基,老远都能听得到。
我舅舅家的房子就座落在那里。我有时悄悄跑到后院听,心里都有些害怕。房子离后湾这么近,要是被水冲倒了怎么办啊?母亲告诉我,为了安全,房子地基打的很深,用的全是青石料,非常牢固。还说:这里打地基花的钱,足以到别处买一座很好的房子了。既便如此,这里的大多数居民,在此一住就是多年,都舍不得离开。
当年在撞钟院后湾居住的大都是在城里做生意的人,他们都认为这里是一个难得的风水宝地。我二姥爷就一直在这里居住,他说:这儿是他的福地。问他:为什么这样说呢?他向我们讲了一件他亲身经历的事。那时二姥爷有每天晚上有到后湾上厕所的习惯。有一年冬天,他碰见了一只小狐狸,总跟着他不离开。姥爷不但不嫌弃,还对它说;你老跟着我,是不是没吃饭啊?我回家给你拿吃的去。姥爷回家拿了两个窝窝头喂了狐狸。狐狸吃完后,朝姥爷点了点头便走了。在此之前,姥爷做生意总是不顺利。说也奇怪,从那以后姥爷的生意便顺风顺水,越做越好。听完后,我问姥爷:这是真事?姥爷说:我还能“唠你”?心想:不管怎样,这算是应验了那句老话“善有善报”吧!
随着时代的变迁,后湾旁边,高大的城墙平掉了,周围的房子也拆了,建起了一幢幢漂亮的楼房。与城墙相得益彰的后湾虽然还在,但令人料想不到是它却成了一个“孤儿”,长期无人“关照”。此时的后湾,败柳残花,水质混沌,已变成了一座污水池。
现在的后湾
后湾与潍县老城墙,至今已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了,现在老城墙没了,难道后湾也一定要步其后尘吗?想到此,真是有点心塞和难过。特别企盼后湾能再展“水色清清鱼儿跃,杨柳依依荷花红”的往日风釆……
六十多年过去了,在我心里,后湾像一个温润如玉的姑娘,优雅地陪在我的身边;也如一位执着任性的知心朋友,时时与我相随。童年在后湾玩耍的那些难忘的,美好的,快乐的往事,永远留在心里,一直会伴随着我,走完自己的一生。
年3月25日
来源:棠棣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