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管理学家皮特提出过一个有趣的理论,多块木板拼接而成的水桶,决定能够盛多少水的,是最短的一块木板,劣势决定了整个组织的水平。
青春期的时候叛逆精神满满中二病发作,也挥斥方遒写过什么反木板理论。
在护肤品上,一款产品的缺陷比起优点更加重要,短板更能决定护肤品的价值,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想象一下一款精华,美白效果非常惊人,涂抹三天白成一道光,但是谁用谁爆痘,想必销量不行卖不出去。
对于健康皮肤来说,不奢求能吸收多少有好的成分,只希望它能躲开紫外线空气污染之类的就足够了。皮肤能有多好,不仅在于用了什么,更在于没用什么。
护肤品的总体审核标准还是很高的,重金属荧光剂之类的肯定不能添加,防腐剂,香精,色素,在国家标准中都有着严格的种类限制和浓度限制,在这个条件下,也就敏感皮比较糟心,对于别的肤质来说,也不是不能接受。但是有一样,CFDA允许添加,甚至广泛添加,也被当做什么油皮的贴心小棉袄,那就是酒精。
酒精
酒精在各国护肤品中,都被广泛添加,正规途径购买的进口产品,都有中文标签,上面也可能被叫做乙醇。
如果是寻找了代购购买的,没有中文标签,需要甄别一点,比如英文的酒精(乙醇)的单词是alcohol,有些成分的名称虽然也有着alcohol这个单词,但是他们并不是酒精,例如鲸蜡醇(cetylalcohol,保湿剂),鲸蜡硬脂醇(cetearylalcohol,表面活性剂,乳化剂)羊毛酯醇化合物(lanolinalcohol,封闭剂),和酒精一样同属于醇类,但是作为多元醇的它们,和乙醇的效果完全不同(可以简单概括成,低分子量对皮肤有害,高分子量对皮肤友好)。
尽管有的产品自称无酒精,但是标签上暗暗地写着一个“变性乙醇”,变性乙醇是乙醇和变性剂或者乙醇衍生物的混合物,比如乙醇与苯甲地那铵,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混合物。这一成分原本的价值是防止工业用乙醇被加工成食用乙醇,也有不法商家添加在护肤品中,借此假装不含有酒精,它具有与乙醇类似的性质。
因为经过处理,调节了挥发速度,从而改变了在皮肤上停留的时间,能让护肤品的香味更快散发出来,刺激性和对皮肤的伤害可能会略微减少,目前还没有太多研究(事实上并没有这个的研究),也没有精确的定论。
酒精添加在护肤品中的作用
提起酒精的作用,第一反应肯定是消毒。酒精的消毒机制是使得细菌病毒大量蛋白质变性,从而杀死细菌病毒。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恰当的浓度,浓度过低,虽然酒精能够进入细菌,但是不足以让蛋白质凝固,浓度过高,使得细菌表面蛋白质迅速变性,从而形成了一层保护膜,不能杀死细菌。因此,为了做到杀菌,需要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护肤品中的酒精含量,是绝对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医院,酒精更多用于无破损皮肤与器具的擦拭,酒精不应该往皮肤创面上涂抹,会刺激伤口阻碍愈合。医院的话,更多是用双氧水,碘伏,呋喃西林,乳酸依沙吖啶来进行皮肤消毒处理。
雪肌精就添加了大量酒精酒精其实是一种常用的溶剂,如果有一些成分难以溶解在水中,就会添加酒精来完善配方,避免产品质地过于厚重油腻,还能去除皮肤表面的油脂,达到控油的目的。有一些植物提取物,本身就是利用酒精溶解性好的特点来萃取有效成分的。
酒精是一种廉价而且高效的促渗剂,大分子之类的有效成分难以透过富含皮脂的角质层,酒精就好比在这致密的赚钱结构上撕开了一个小口子,这些有效成分透过了角质层。细心的小仙女可能会发现,市面上很多肌底液,也都添加了酒精这一成分。
酒精快速挥发,能够造成一种“这玩意吸收的真好”的错觉,讨得消费者的欢心永远是第一位的。
酒精的缺点:
1.抽干水分,降低角质层含水量:因为酒精挥发性非常好,在3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Pa,乙醇为.Pa,使得酒精的挥发速度是水的数倍,乙醇和水形成混合体系的时候,会带动水分的蒸发,使得角质层含水量快速降低,导致角质层干燥,使得皮肤坚硬脱皮,有研究认为,大量使用酒精之后,即使停止使用酒精,角质层含水量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
2.去除大量皮脂,导致皮肤屏障脆弱:酒精溶解皮脂后,撕裂了皮肤角质层,再加上它具有高渗透性和高刺激性,能损伤角质层的细胞间质,浓度较高的情况下,还会导致细胞中毒,降低细胞活性,损伤皮肤屏障功能,使得皮肤敏感脆弱,导致角质层功能失调。
3.引起过敏:酒精能够引起过敏性皮疹,引起皮肤红肿瘙痒。
护肤tips:
1.无论何种肤质,都应该尽可能少使用含有酒精成分的护肤品,即使要使用,也应当选择含量低的大牌产品。
2.使用频率不宜过高,也不推荐全脸使用
3.另外的一些成分,也具有一定的消炎抗菌控油促渗透作用,比如金缕梅提取物,有一些产品也用这一成分来代替酒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