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介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重温传统四母故事,启迪当前家教父母之
TUhjnbcbe - 2024/4/6 0:21:00
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

教育孩子永远是全民热议和普遍关心的话题,孩子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家庭的和谐与长久。“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父母就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性格塑造、人生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教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古语有云“子不教,父之过”,谁也不愿在教育孩子方面落后他人,可是该怎么实施呢?

其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关于父母教育孩子的典故不胜枚举,尤其是经久不衰流传千古的“四母教子”故事,就给人以无限思考和启迪。

一、孟母三迁

是关于儒家“亚圣”孟子的母亲的故事,《三字经》总结概括为“昔孟母,择邻处”,完整故事大概如下:

在孟子的小时候,居住在离墓地很近的地方,他耳濡目染地学了些祭拜之事,孟母认为,此地不适合居住;于是举家搬到集市旁,他自然而然地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之事,母亲认为,此地还是不适合居住;再次将家搬到学宫旁,孟子在此学会了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终于满意地认为,此地才是居住之地,便在此定居生活。

孟母三迁

不得不说,孟子长大后的“仁政”思想,肯定与少时的习礼经历息息相关。

环境造就人才,特别是良好的人文环境肯定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这也很好地解释了,当下的学区房、重点学校为什么受人追捧。

正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我们一定要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之中学习优秀,向优秀看齐,进而自己也成为了优秀之才。

二、陶母训子

是关于东晋名将陶侃(曾孙陶渊明)的母亲,有故事“截发筵宾”、“封坛退鲊”(鲊,读“zhǎ”,一种海蜇)。

截发筵宾,同郡孝廉(即举人)范逵带着随从马匹,雪夜路过陶侃家想要借宿,当时陶家一无所有,陶母对陶侃说,只管把客人留下,她自有办法招待。于是陶母剪掉长发换米,铡碎草席喂马,让范逵大为感动,同时陶侃口才了得,给范逵留下深刻的印象,遂举荐(当时一种选拔人才方式)陶侃入朝为官,其后陶侃走上了发达的仕途。

截发延宾

封坛退鲊,陶侃曾主政监管渔业,一次,某下属送其一坛鱼鲊(腌鱼),陶侃想借机孝敬母亲,便托人捎给母亲。却被陶母原封不动地将其退了回来,并留有一封书信,“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陶侃愧疚万分,终生遵循母亲教导,清白做人,廉洁为官。

封坛退鲊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在教育孩子时,不要只顾眼前的蝇头小利,一定要从大处着手,帮他树立崇高伟大的人生观,让他行稳致远。

三、欧母教子

是关于北宋大文豪欧阳修的母亲,有故事“画荻教子”。

欧阳修幼时,父亲早逝,家境贫寒,以致到了“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窘迫地步,自是没钱供他到私塾读书,但欧母仍未放弃让他读书识字的想法,并开始因地制宜,自己使用芦苇秆(荻)在沙地上写画,教会他识字、写字,同时给他诵读古人的名篇美章。

画荻教子

等到欧阳修逐渐长大后,欧母自感无力教他,便鼓励他去读书人家借书来读,不时对他加以鞭策,欧阳修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致力读书,其学问日渐增长,遂成一代著名文豪。

再穷不能穷教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读书(教育)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改变命运,实现“鲤鱼跃龙门”的最廉价捷径,如果小小年纪连读书这条路都放弃了,那么长大后很可能是追悔莫及。

何况,知识向来是一视同仁,从不嫌贫爱富,只看重努力和汗水,不信你看欧阳修。

四、岳母刺字

大名鼎鼎的北宋名将岳飞的母亲。

北宋末年金人南侵,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正处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而很多(自私的)父母都不愿送孩子上战场,以求保全子嗣血脉,却不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但是岳飞的母亲比她人更有远见,她大义凛然地鼓励儿子从戎——精忠报国,同时为了让儿子永远铭记大丈夫应当“精忠报国”的训诫,她专门找来绣花针,将这四个字一笔一划地刺在岳飞的背上。

岳母刺字

由于岳母的积极鼓励,使得岳飞投军后,奋勇杀敌、义无反顾、屡建战功,终成为一代有名的抗金英雄,并被后世历代人民敬仰。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岳母识大体,能将民族和国家大义置于小家小利之前,也助推岳飞在保家卫国的大是大非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且是万世不朽的。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父母的言传身教开始,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人生导师,且影响深远而长久。

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好学或者不好学,全在于父母怎么引导他们。如果你都每天刷视频,不自律,还能指望孩子怎么样呢?

榜样就在身边,你们(父母们)就是孩子的榜样。

欢迎大家点赞、评论、转发。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温传统四母故事,启迪当前家教父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