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介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恶意薅羊毛,薅掉了什么
TUhjnbcbe - 2023/10/24 18:57:00

在互联网时代,一些人利用电商平台或部分商家的APP,专门搜集各大网络平台的打折券和优惠券,被冠以“羊毛*”之称,这种行为则被称为“羊毛”。浙江省天台县一超市老板余某借助所谓的抢单“神器”恶意“猿羊毛”,不到3个月赚了13万余元。经天台县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判处余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3万元。“猿羊毛获刑”的新闻再一次进入公众视野,由此,不少人意识到恶意“羊毛”可能违法,引起广泛讨论。

恶意薅羊毛存在诸多危害。一是损害品牌形象。对于经营者而言,过多职业“羊毛*”群体的参与使得普通消费者无法享受到权益,会引发其质疑和抱怨。另一方面,经营者对职业“羊毛*”进行打击时,对方有可能会利用社交台散布大量虚假或负面信息来抹黑平台或品牌,影响其经营口碑。二是扭曲市场经济。一方面,职业“羊毛*”为了分享信息而创建的大量群聊当中,可能存在非法集资、传销等违法行为,百姓一旦陷入其中,将极大影响自身财产安全;另一方面,职业“羊毛*”通过刷单形成虚拟成交量,使市场促销效果大打折扣,给商家、平台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会有商家因此到闭,严重损害电商创新活力。三是危及网络安全。一方面,违法者在“羊毛”的软件中植入了木马程序,一旦有人下载、使用个人账号信息甚至电脑文件将会被窃取,暴露隐私,成为网络黑灰产业链的一环,安全风险极大;另一方面,黑客型“羊毛*”经常攻击平台漏洞,会影响整个平台的运行秩序,甚至危害整个网络系统安全。

恶意薅羊毛如此危害,应举全力予以解决。一是增强思想防范。增强个人自我约束,个人提升信息安全意识,增强防范,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在合理范围内利用规则,杜绝钻规则漏洞,不做非法“猿羊毛”的事情。强化针对宣传。在网站领取优惠券时进行弹窗提醒,通过网络课堂、标语警示等方式对想要参与恶意“猿羊毛”行为的网民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深刻意识到职业“羊毛*”的行为是违法的。二是平台积极应对。提高防护能力。加强技术创新,及时修补技术漏洞。严格账号审核机制,进行常态化审查,以更高效、更精准的方式打击虚假账号,提升自身的风控能力。打击违法商家。加强与相关平台、企业的合作,建立“反职业羊毛*联盟”,成员单位之间应共享黑灰产情报数据与技术数据库,严厉处罚商家与职业“羊毛*”勾结刷单等行为,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平台环境。三是打击网络灰产。

监管精准发力。通过更新相关法律,明确新的限制规定,界定职业“羊毛*”,并建立网络信用体系和统一的跨平台黑名单等,遏制当前恶意“猿羊毛”的高发态势。加大打击力度。网信部门对数据异常网站要重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恶意薅羊毛,薅掉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