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鲤鱼在中国是传统的名贵鱼,在历史上曾作为皇家贡品,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鱼之首。
早在多年前,《诗经》对*河鲤鱼就有相关描述:“岂其食鱼,必河之鲤”。《洛阳伽蓝记》有载:“洛鲤伊鲂,贵于牛羊”。唐代大诗人李白更是不吝赞誉,留下了“*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归来伴凡鱼”的千古名篇。
而在民间,“无鲤不成席”的说法广为流传,谁家宴席要是不吃鲤鱼,那可真就架不住场面。大量史料、传说表明,*河鲤鱼在北方深受社会各阶层的认可,文化底蕴深厚,名贯古今,堪称食之上品。
有意思的是,现代人对*河鲤鱼的认同感也同样很高。在年,国内曾举行了一次关于国鱼的评选,超过15万人参与投票。最终,*河鲤鱼毫无悬念地成为“国鱼”的形象代表,而*河郑州段则被选为最佳的*河鲤鱼原产地。这场评选并不代表所有人的看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河鲤鱼在国人心中的地位。
时间回到上世纪30~40年代,当时的*河渔业几乎全靠天然捕捞,渔民自给自足,鲤鱼大而肥美,10公斤以上的很常见。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在*河龙门、三门峡河段,河床每年汛后会出现季节性裸露,大量肥美的*河鲤鱼被搁浅在河滩上,沿河两岸的群众争相捡拾,场面非常热闹。
50~60年代,*河的渔业生产进入巅峰期,各河段组建了专业的捕捞队伍,常以船队形式下河打渔。在宁夏段,*河鲤鱼、兰州鲶是著名特产,渔获量可达50万公斤,4~5龄的*河鲤鱼最为常见。而在郑州、洛阳、开封、灵宝等河段,捕捞力度更甚一筹,每船每月能打捞上来~公斤渔获,*河鲤鱼独占4~5成。
令人惋惜的是在70年代,这一时期*河鲤鱼的产量急剧下降,个头越来越小,过度捕捞导致渔获账单开始“捉襟见肘”。
要知道,*河鲤鱼曾是产量最高的*河鱼类,没有之一,渔获占比最高曾达50%~70%。在短短十年内,野生*河鲶上位并取而代之,产量跃居第一,*河鲤鱼在一船渔获中仅占7%~20%。
如今,*河鲤鱼可以说是一鱼难求,即便有多年打渔经验的老渔民也难见一次。不得不说,被追捧了多年的*河鲤鱼,在国人眼皮子底下陷入生存危机,实在让人惋惜。
在这背后,多种原因都难辞其咎,过度捕捞只是其中之一。
首先是水质污染,尤其是沿岸化工企业的工业污染。据统计,*河每年因水污染而蒙受的损失高达~亿元,污染的水质影响鱼类的繁殖、鱼卵的孵化以及胚胎的发育,后患无穷。
其次是小浪底等一系列梯级水电站的修建。*河鲤鱼并非洄游性鱼类,修建水电站对其影响似乎不大,事实并非如此。国内曾有学者进行过专门研究,结果显示如下:
小浪底水库的运行显著改变了流量脉冲、小洪水、大洪水。流量脉冲消失或减少,使得*河鲤鱼缺乏足够的产卵场;小洪水减少导致*河鲤鱼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地萎缩;漫滩洪水减少或消失,使*河鲤鱼失去从河滩地获得食物和栖息地的机会。
除了以上两点以外,还有一点非常容易被忽视,但也最为致命,可谓是“杀鱼于无形之中”——外来物种的杂交。
事情可以追溯到80年代,当时国内*河鲤鱼资源衰退严重,我国开始重视资源保护,每年都往*河放流大量的鲤鱼苗。由于监管、审查意识不强,连同其他品种的鲤鱼也被一并放流到了*河中,这其中就包括臭名昭著的入侵物种——德国镜鲤。
德国镜鲤实际上是鲤鱼的一个变种,原产自德国的巴伐利亚州,年被引入到我国黑龙江省。经过10多年的选育,德国镜鲤被培育成了“三花鲤鱼”,又叫“三道鳞”。这种鲤鱼更加耐寒,生长快,食性杂,味道比普通鲤鱼更优。
德国镜鲤被审定为国家水产良种之后,很快在国内大范围推广,*河沿线有不少养殖户对这种鱼“情有独钟”,因其市场价值更高,且生长速度更快——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风险。
此后几十年,*河鲤鱼和德国镜鲤不断杂交,导致了严重的基因污染,纯种的野生*河鲤越来越少了。张建*、李芳、袁永峰等学者于年一针见血地指出:
如今在*河流域天然水域捕到的鲤鱼,大多为德国镜鲤和我国鲤鱼的杂交后代。
*河鲤鱼的基因堪称*河的“生态密码”,与*河的水文环境相匹配,是经过成千上万年才形成的种质资源。在生态学视野下,种质资源一旦被污染,后代适应原始环境的能力就会被削弱,即适合度下降,严重的可能导致土著物种灭绝。我们甚至可以这么理解:当基因被彻底污染,原本的“纯种”就等于被消灭了。
那么,真正的*河鲤鱼到底是什么样呢?
很显然,“*河鲤鱼”不单单是指从*河中打捞上来的鲤鱼那么简单,必须得是纯种,体现在外观性状上,则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
正宗的*河鲤鱼具有“金鳞赤尾、体形梭长、色彩艳丽,无土腥味”等特点,而在不同河段,*河鲤鱼因生长环境有所差异,外观上也有所不同。比如在郑州河段,*河鲤鱼被描述为“铜头、铁尾、豆腐腰”,头、身、鳍略微发*,*中又带红色,尤其是鱼尾部分,红里透*,因此也被称为“红尾鲤鱼”。
正宗的*河鲤鱼
年6月,我国原农业部专门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河鲤鱼》(SC-),为一条鱼而专门设立行业标准,这在国内还真不多见。这一标准的颁布为大众辨认*河鲤鱼提供了依据,据此标准,正宗的*河鲤鱼具备以下特点:
背鳍、臀鳍各有一枚硬刺,硬刺后缘呈锯齿状;
体侧鳞片金*,背部稍暗,腹部颜色较白;
臀鳍、尾柄、尾鳍的下半部分呈橙红色,胸鳍、腹鳍成桔*色(普通鲤鱼为银白色或浅灰色);
*河鲤鱼的侧线鳞为37~38,而普通鲤鱼为36,如果不怕麻烦,挨个数鳞片也是不错的辨别方法。
对于*河鲤鱼的现状,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