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介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薅羊毛违法登上热搜第一名这么做都违
TUhjnbcbe - 2023/3/23 21:23:00
        

网剧《你安全吗?》最新剧情中的“薅羊毛案”让不少人意识到,原来“薅羊毛”可能违法,微博话题“#你薅的羊毛可能是违法的#”也由此登上热搜第一名。

在传统印象中,“薅羊毛”只不过是消费者根据商家的游戏规则,获得一点优惠,为什么会违法?上海辟谣平台梳理发现,这是因为部分违法分子将商家促销变成盈利方式,涉嫌欺诈、不当得利等。

对普通人而言,参与刷单、使用外挂软件,以及出借银行卡、信用卡、身份证等行为,都可能涉及违法薅羊毛。从各地警方、法院、消费者保护组织等披露的案例看,“违法薅羊毛”主要有利用外挂软件抢单、利用不法软件占小便宜、刷单骗奖励等类型,公众切勿因小失大。

外挂软件不可信

从各地各部门披露的违法案例看,使用外挂软件“薅羊毛”的风险很大。

一方面,部分具有“抢单”功能的外挂软件违背了公平正义,不仅“抢单”结果可能被判无效,而且软件使用者及开发者都涉嫌违法。

例如,浙江消费者保护组织收到一起投诉:消费者刘先生称其在年“双11”期间参加了某商家举办的“秒杀免单”活动,但商家拒绝兑现。根据商家的活动规则,下单时间为11月11日0时0分0秒以后、付款间隔达到2秒及以上,按照付款顺序取前三名,原价元的洗衣机可享受免单。刘先生“幸运”地抢到了全部3台洗衣机,但商家认为他使用了外挂软件。

经海曙区消保委联合市场监管执法人员调查确认,有证据证明刘先生提前创建订单,采取机器刷单参加抽奖活动,不符合免单条件。为确认商家是否虚假有奖销售,执法人员也进行了调查,显示真正符合条件的消费者均已享受免单。

浙江厚启律师事务所律师周立波指出,使用外挂软件抢购严重破坏了网购平台商品交易秩序与互联网管理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具有社会危害性,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在“外挂抢单”类案例中,如使用者和开发者未经授权获取网购平台订单数据功能,可能涉嫌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若具有删除、增加、修改网购平台订单数据,导致平台不能正常运行,则可能涉嫌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

云南网警也披露过一个外挂抢单违法案例:年,郑某获得一个可以提前抢购商品的外挂软件,并与对方约定倒卖商品牟利后四六分成。之后,郑某前往某电商平台使用该软件抢购茅台酒。因平台限制一个账号只能抢购一瓶,郑某便向室友李某等人借用平台账号,后期还将李某发展成下线。至案发时,郑某等人获利近20万元。

法院审理认定,郑某及外挂软件开发者江某等3人利用技术手段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获取该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的数据,其行为均已构成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依法判处3被告人有期徒刑八个月至三年、缓刑一年至三年六个月不等的刑罚,并处罚金。

另一方面,外挂软件本身不安全,软件中可能暗藏木马病*,窃取使用者的账号密码,造成资金损失。同时,消费者在使用外挂软件抢单时,还可能要提供地址、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等,等于主动将隐私信息提供给不法分子,安全风险极大。

系统有漏洞,也不能“薅羊毛”

从各地披露的“薅羊毛”违法案例中,有不少金额都比较低,部分人为了十几元的停车费、几十元的快餐等,走上了犯罪道路。部分犯罪嫌疑人起初认为,自己只是钻了商家规则的“漏洞”,殊不知已经触犯法律。

年6月,一个与停车费有关的“薅羊毛”案例就颇受

1
查看完整版本: 薅羊毛违法登上热搜第一名这么做都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