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满减优惠不互通薅羊毛变割韭菜 [复制链接]

1#

「本文来源:中老年时报」

本报讯(记者侯蕾)到今年为止,“双11”已迎来13年的消费狂欢。各大平台为吸引消费者“疯狂下单”,依然套路不断。

平台预售需警惕

“预付30元定金当元花”“超低价好货定金开抢”……自上个月底,不少大品牌专卖店便已开通“双11”预付订购通道,能膨胀数倍的定金十分吸引人。

记者获悉,如今各大电商平台玩法不断升级,一些商家通过预付定金直减的活动,吸引消费者提前支付定金。如未支付尾款,则定金不退。一些消费者对此了解不足,因而购物节常常伴随着定金纠纷。事实上,工商行*部门曾在《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中规定,“网络集中促销组织者不得采用格式条款设置订金不退”。针对商家玩弄“订金不退”和“定金不退”的文字游戏,国家工商总局网监司有关负责人曾表示,将订金改为定金、提出“此定金非彼订金,不予退还”的条款,属于商家打擦边球,若商家如果规定“定金不退”的条款,将可能遭受行*处罚。

摸清玩法和套路

活动之所以吸引消费者,往往是其展示的价格让消费者觉得物美价廉,甚至能“薅到羊毛”,但往往事实不如人所愿,消费者以为的“薅羊毛”,在商家眼里却是在“割韭菜”。

“我在购物网站上看到有的商品特别划算,比如这两天就有品牌生鲜满99元减40元的活动。我买了几样,一结账却发现根本没享受到多少满减福利,参加满减活动的只有一款鱼,其他商品有的满99元减10元、有的满元减20元,凑在一起也没法享受优惠。”备战多日“双11”的市民宋女士说。

记者搜索发现,目前平台上常用的满减优惠方式,多是以不同种类货品,分配不同的满减优惠不同,可能存在“-30”“-20”等多种满减优惠,且不能互通。消费者应在网购时注意平台的优惠种类及平台优惠可否与商家优惠及其他种类优惠共同使用,尽最大可能维护自身权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