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792767.html文
朗姐育儿说(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01
很多家长在照顾孩子的时候往往都会有这种经历,孩子往往把所有东西都当作是有生命的,然后像对待人一样照顾他们。最典型的就是女孩子照顾布娃娃的时候,常常会把布娃娃当作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精心的照顾。
02妈妈炖了5岁女儿养的鲤鱼,女儿含泪吃下两碗米饭
网上有一位宝妈分享了这么一件趣事。这天她买了一条鲤鱼回来,准备晚上烧了吃。但是不知道怎么的,自己5岁的女儿萌萌竟然和鲤鱼说起了话,还一直声称鲤鱼是自己的好朋友。
于是到了晚上,又哭又闹的不让她把鲤鱼给煮了。这位宝妈很无奈,于是只好先用其他的玩具吸引女儿的注意力,然后偷偷把鱼给煮了。
晚上吃饭的时候,萌萌看到了自己的鱼被煮了,泪眼汪汪的,但是在她的哄骗下试着吃了一口,觉得味道竟然不错,于是含泪吃下了两碗米饭。
很多网友看到这个孩子可爱的表现后,都纷纷打趣道:好吃吗?更有网友直接引用:真香!实际上,孩子的这种把鲤鱼当作朋友的表现并不是偶然,在心理学上这被称之为“泛灵心理”。
03分析
什么是孩子的“泛灵心理”?
1.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泛灵心理”是由心理学家提出来的,这种心理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孩子会觉得万事万物都和人一样,是有生命的,它们也和人一样会有同样的感受以及情绪。
2.孩子会像对待人一样对待所有事物
因为孩子觉得万事万物都有生命,所以他们常常会像对待人一样去对待身边的事物。比如和自己的玩具聊天,像妈妈照顾自己一样照顾布娃娃等等。
3.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失
这种心理主要局限在幼儿阶段,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对这个世界会产生更多的了解,这种本能的“泛灵心理”也会逐渐淡化,而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消失。
04做法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的“泛灵心理”?
1.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有耐心地引导孩子
对孩子的这种心理,家长一定要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耐心的解答,不要不耐烦,只有多回答孩子的问题,孩子才能逐渐对事物形成正确的理解。
2.巧妙地利用这种心理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泛灵心理”其实也充满着孩子本能的善良心理,所以家长可以巧妙地利用好这种善良的心理,让孩子变得更加有爱心,更加有同理心,恰当地运用这种心理对孩子进行教育。
3.帮助孩子规避这种心理的不良影响
但是,这种心理可能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特别是孩子很容易被电视影响,认为世界上存在怪兽或者是*怪,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合理地规避这些容易产生恐惧的故事,多给孩子看一些正面积极的节目。
05结语
总之,“泛灵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在这里也提醒各位家长注意,要学会巧妙地利用好这种心理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多加以引导。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才能够规避对孩子产生的不良影响。
大家对于孩子的“泛灵心理”是如何看待的呢?您觉得家长应该如何善用这种心理呢?欢迎在下面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里是朗姐育儿说,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