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通常作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使用。货币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最早使用的是“海贝”。发展至宋代,市面上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
由于纸币本身具有成本低、便于携带,又方便流通等优点,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此后,纸币也顺应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变化。到了近代,除了我们知道的贬值严重的法币外,还有一套在苏区稳固流行的“苏币”。
年2月,中华苏维埃在苏区成立了国家银行,并设计发行了我*第一套货币,被称之为“苏币”或者“苏票”。那么,它是在什么情况下发行的,对于苏区与我*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第一套“苏币
苏区货币流通杂乱,统一货币势在必行
年,北伐战役蔓延到了江西一带,在当地流行的“复兴隆”钞票也因此被废弃。当地百姓手中的“复兴隆”纸币就成了一堆废纸,不能再流通使用。大家也因为这样,对后来发行纸币失去了信任。
中华苏维埃建立之初,苏区的金融市场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劣质钞币,货币流通秩序异常混乱。加之国民*在“国统区”内严重的通货膨胀,也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苏区的金融稳定。为了稳定苏区的经济和统一苏区的货币,发行一套自己的货币势在必行,“苏币”也因此而产生。
年,为了稳定根据地的经济,苏区国家银行成立了。为了改变根据地的货币乱象,苏区*府决定,倚靠国家银行自行印制并发行通用纸币。可当时,根据地的物资和资金都非常匮乏,更别说是纸币印制的技术范本了。想要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自行印制货币,又谈何容易?
要达成自行印制纸币的目标,最先应该攻克的难关是纸币的设计问题。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实施起来是极为复杂的。设计者必须具备艺术、金融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而在当时,苏区并没有同时具备这些专业知识的人才。
▲国家银行旧址
其实,自国家银行成立后,主要的负责人是毛主席的弟弟毛泽民。毛泽民是做生意出身,对于金融领域的内容非常熟悉,但是制钞还不在他的能力范围。为了解决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毛泽民冒着被质疑的风险,从刑场上救下了制钞人才*亚光。
*亚光来到瑞金后,立即展开了制钞的工作。当时的物资是什么短缺的,在毛泽民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协助下,*亚光仅用了一支笔和借来的一支圆规,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设计出了一套精美的苏币。
在这套苏币上也充分地展现了毛主席对于苏币的设计理念:一定要体现工农*权的特征!因此,在苏币的图案中*亚光绘制了五角星、镰刀、红旗、工农集会等代表性元素。在图案的两端还有苏币金额的汉字,表示该苏币价值多少。另外,苏币上还记录了发行的机构、发行的时间等信息。
▲*亚光
当然,一张正规的纸币除了具备基本的价值信息和信誉担保外,还应有能够辨别真伪的重要标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毛泽民和*亚光也是绞尽了脑汁,花费了不少的心血。
一个是*光亚在设计苏币的花边时,借用了外地广告商标纸上的花纹,通过裁剪、拼接成新的花边。
另外,就是在印制苏币的纸浆原料中,都混入了一定含量的羊毛。根据羊毛遇火燃烧后,会散发出独特焦臭味的这一特点,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辨别出真钞和假钞,这个方法还是毛泽民无意间发现的。
还有一个就是在苏币的下面都有一行像似英文的文字,对外宣传的是邓子恢和毛泽民的英文签名,其实它既不是英文字母也不是汉字拼音,这也是一个防伪的手段。
这套苏币设计精美,富含创意,但多数人都想象不到,制作这些图案,全部是*亚光用一支笔和一个圆规手绘出来的。现如今,我们如果要绘图,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绘图工具或者是应用软件。
▲老式铅笔和圆规
但即便是用这些现代化的便捷工具来绘制纸币,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和成本也是非常巨大的。试想,在*亚光那个缺乏各种物质、技术条件缺乏的时代,他是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和心血才能得到一套完美的纸币成品的呢?
年7月,苏区国家银行正式发行了第一套“红色货币”,并将其称为“苏区货币”、“苏币”,或者是“苏票”。第一套苏币有“伍分”、“一角”、“二角”、“五角”、“一元”等小额面值。
红色契约,树立货币信用
对于任何一种货币来说,其本身是不具有任何价值的,而它们之所以可以作为等价替代物,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因为发行货币的机构本身具有权威的公信力。
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新生事物在诞生之初,都需要经受一定的考验,最终才会被接受和认可,苏区货币也不外如是。苏区货币刚刚发行时信誉度并不高,但也是通过实际行动逐渐赢得广泛信任的。
▲红*与群众
就比如,在年贺龙率红二方面*部队刚抵达贵州毕节县,就有一个老乡拿着苏币来向他兑换银元。不过,中央红*当时并未在该地区发行过一张苏币,那么,这张苏币从何而来呢?
原来是在一年前,红*部队曾在此地驻扎,这张苏币就是当时红*购买物资时留下的。原本,用苏币兑换银元理所当然,毕竟这是苏区官方发行的正规货币。可是,当时贺龙的部队还有那么多的人,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购买武器都要花钱。如果在这个时候给老乡兑换一万元的银元,那接下来的仗该怎么打?
因为部队资金拮据,供给队的队长天天向贺龙抱怨,要是再额外拿出万元的费用,部队的处境会更加艰难。再三思虑之下,贺龙还是决定给老乡兑换银元。
部队日子本就艰苦,但若是为了节省这一万元而损失了国家银行发行的纸币信誉,就得不偿失了。因为贺龙在关键时刻做出的正确决定,苏区货币的信誉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老百姓对于货币也有了牢固的信任。
▲红*时期的贺龙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百姓手中还滞留有没来得及流通出去的苏币。国家也针对此种情况,也是作出规定:至年国家发行新货币时,苏币的持有者依然可以进行一比一兑换。
其实,任何货币的信用支撑并非只有金银,而我*在艰难的时候,毅然守住了货币的信誉,并保证了货币持有者合理合法的权益,这是何等的智慧和坚守!
“红色货币”,终成百年信物
时间已逝,苏区货币流通的时代已然成为了历史,被载入了史册。不少于当时发行却没来得及回收的苏区货币,大多被国家的各个博物馆收藏,作为文物陈列。
每年,无数的货币收藏爱好者和红*历史的钟情者,都会来到珍藏有苏区货币的博物馆参观。每每听到博物馆的志愿者们讲述起苏区货币发行的故事,他们都会仔细倾听,而后为之震撼。
▲苏币
苏区货币虽然已不再在市场中作为货币流通,但这并不是说苏区货币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国家博物馆选择收藏它们,就充分印证了这一点。因为,经过历史的沉淀,苏区货币原先的使用价值,在现在转化为了历史文化价值。
那么,苏区货币究竟有何魅力,能在我国近代乃至是现代历史上,留下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呢?
苏区货币是我*历史上官方发行的首套纸币,具有不可比拟的开创性意义。苏币诞生后,不仅有效缓解了被国统区排挤和压榨的紧张局面,更为我*赢得了发展经济的机遇,这才让我*经济在绝处逢生,助力了革命的成功。
我国的纸币从出现时起,一直处在缓慢发展的阶段,仅形成了一个雏形。而苏区货币的广泛发行,意味着我国纸币印制技术真正的成熟,也是其过渡到新时期的一块“跳板”。
▲苏币
随后,随着国内战争的逐渐平息,经济也得到了恢复,纸币在国内的使用越来越多,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即使是在电子货币已然成为流行趋势的今天,纸币的地位依旧不可取代。
革命先驱们,用他们的智慧与汗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而苏区货币的发行以及信誉的维护,必定是其中最耀眼的一抹“亮色”!在我国经济势头大好的今天,苏区货币依旧在货币发行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因为,它们见证了我*艰苦奋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光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