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教师群体该不该被尊重 [复制链接]

1#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5779684.html

薛定谔的猫——教师生存现状的生死叠加态

闭上眼睛,这个世界就不存在?

不要再玩那一套双标的把戏了吧!不管你是不是教师,你都有一种感受:教师的地位和名声正在呈现出一种自由落体的状态。

如果可以摆在桌面上,每一个人都会说:我爱我师;但如果没有教师在场,也不是什么严肃场合,所有人都会换一副面孔,开始吐槽起或真或假的教师作风问题。他们所有人开始的一句话都是——唉,那一个老师啊……

你还用等什么好话吗?不会的,每一个人都不会提起自己孩子的问题,所有的罪责都在老师身上。

你没有一种深入骨髓的感觉吗——教师的生存现状就是薛定谔的猫:一直都徘徊在生与死的边缘。

还用我举例吗?即便是网课期间,即便是学生和教师互不见面的教学,学生家长也能够从教师身上寻找到种种错误——

某处一位老师,还没有上完网课,就因为辱骂而倒下了,再也没有看到第二天的太阳,直到两天之后才被发现。她的女儿恨恨地说:欠的账,总有一天要还的!

某一个我们公认的教风正、学风浓的地方,只有“叔叔”出马,辱骂教师的学生家长才面带微笑,在蓝白相间的建筑门口表示了歉意。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求您一件事:不要再像秦桧秦丞相那样说话了——学生家长们为什么骂你们?你们自己要反思反思!

这,不是一个富有理性的学生家长群体该有的思维,真的。

世界上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平等,两个群体之间总要“一方适应另一方”。那么,哪一方应该保持较低姿态呢?这就要看谁占据了主导地位。

哪个群体的思想较为成熟、哪个群体占据了主导地位,另一个群体就应该去适应他们,而不是凌驾于其上。

你若认为“未成年人的学生群体已经具备自我修正行为的能力”、“学生之间生来就不存在霸凌和被被霸凌”,“老师就应该接受学生的再教育”,那么,教师群体可以适应学生群体;反之,还请您三思。

教师群体是不是知识分子?需不需要被尊重?

漫谈一下知识分子的问题。

在众多不尊重教师群体的因素中,学生家长自身优越感爆棚是其中一方面。

因为学生家长普遍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潜意识里,他们就认为“小孩子嘛,整天就学了这么点儿知识?一点儿都不是事儿!老师们根本就不是什么知识分子,学识方面不值得我们敬重!”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有关于“知识分子”的文章。实质上,如果看完整篇,人们应该理解,我所表达的意思是:知识分子的判定,和学历无关,与人品相连!

从知识分子这个词语的源流谈起,慢说中小学教师并非知识分子,硕士、博士也不是什么知识分子!因为知识分子是葆有理想人格、敢于为真相鼓与呼的一群人!知识分子是“妙手著文章,铁肩担道义”的一群人!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大家不要忙着踩踏中小学教师,更不要匍匐在硕士、博士的脚下,自惭形秽!

我在文中想表达的另一层意思是:中小学教师的队伍里存在过“知识分子”,我希望能够出现更多的“知识分子”!

比如那名沉睡操场一十六年的老师;再比如那名在年暑期,自驾接近公里,航拍多地课外补课情况的老师。

“恨师*”曲解了我那一篇文字的意思!

抛开这些,我想说的是:如果你尊重知识,就必须尊重老师!至少在未成年人的世界观里,老师就是知识的化身。

当你把你所认为的老师的是与非,毫无避忌地在自己孩子面前谈论,他们就不可能对知识有所敬畏,也不可能对现有秩序有所敬畏,只会在内心升起一种对抗和破坏的冲动!

有一位网友在我的文字之下留言:“我从来不会当着孩子的面,谈论教师的缺点”。这让我感动不已:这是聪明学生家长应该有的态度!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一定不会是现实里的祸患,因为他们有所敬畏!

后退一步讲,我经常提起——某些未成年人的父母,就是一个乌合之众般的存在。

他们总认为——“九年义务教育的知识非常简单,老师没有教育好我家少爷,那是他们无能”。然而,现在正是网课期间,仔细看看你身边的小孩子,你还觉得“知识简单”吗?

不要说“管理这些未成年人不简单”,就是具体而微的一些课本知识,有的学生家长可能也不会做——他们仅仅“自以为”现在的知识很简单!

尊重教师的现实性障碍——维持好存量,控制好准入!

抛开学生家长的认识问题,谈点别的。毕竟,家长群体的认识属于教师群体工作域外的思想潮水,不能影响其实质性生活。换句话说,别人怎么想,谁也管不住,只能让时间来纠正错误。

可是,教师群体之内的现实性障碍,却是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比如,近期多个地方推出的“教师退出机制”。

为什么要推出这个一个机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解读。但我个人以为,这是一种教师队伍中已经出现了足够诱人的奶油气息的缘故,这种气息足以吸引来许多贪婪的目光。

来的人多了,教师队伍臃肿了,就有一种“甩包袱”的冲动。叠加上低迷的生育率,这种冲动再一次被加强。

事实上,早在今年九月初,我就注意到了这么一个风向,但你没有注意罢了——彼时,号称“东亚怪物房”里的韩国,其教育界流出了一则消息:年度,韩国可能会首度缩减教师队伍规模,将会有二百多名教师从教育岗位上离开,以便应对人口减少的客观现实。

大风起于清萍之末,我们的步调有那么一点相似;并且,我们还走在了前面。

可是,我这么想:如果教师队伍不稳定,参照商业化现实无孔不入的现状、参照我们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人脉”和“情商”的基因,可能并不利于教育的长期向好发展,反而会呈现出一种“破损不堪的钱币将崭新挺括钱币赶走”的态势,教师队伍也不可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

怎么解决这个现实矛盾?在我看来:“维持好存量,控制好准入”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控制好存量,要求我们淡化教师队伍中出现的“顶戴化”现象,不让教师群体之间出现金字塔式的分层。

如果职称和某管某聘、“教师退出机制”的联合应用,让教师薪资体系出现“马太效应”——凡有的,还有加倍给他使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只能让教师队伍中的存量人心惶惶,并且让教育体系内出现更为阔大的利益流动河流。

如果到了这个地步,不但对教师个体不够友好,对学生家长群体更加不友好!你要记住:羊毛只可能出在羊身上!

怎么“控制好准入”?既然教师队伍的人数日渐增多,已经到了“卸了磨,杀掉阿凡提的小驴驴”的地步,为什么不严格控制一下教师队伍的准入制度呢?

进入新千年之后,伴随着教师队伍名声的自由落体,教师队伍的准入之门则呈现“中门大开”的态势:无论你来自于什么学校,只要通过了临时抱佛脚的考试,再有一些“世外高人”的“高情商”、“广人脉”的运作,你就可以在桌面规则上走入教师队伍,这才是教师队伍迅速膨胀的根本原因。

如果想让教师队伍人数降下来,完全可以进一步控制准入。如果不去控制准入,伴随着后续人群的加入,这里只会成为一片红海,进一步强化“弱肉强食”的丛林色彩。

当然,真正兢兢业业的老师们必然会呈现出一种匍匐在地的状态——只是为了生存。这个时候,谈什么尊重或者不尊重呢?

尊重教师,任重而道远!你觉得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