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介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现存清代科举考场建筑,文物和真实性方面,
TUhjnbcbe - 2022/12/5 14:57:00

现存清代科举考场建筑的价值可以从国内法规界定的文物价值以及申遗背景下科举考场建筑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两方面进行评估:

一、文物价值

科举制虽废除已久,但它对现行的考试制度影响深远,它不仅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治制度,也是现代宝贵的文化遗产,科举考场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是科举制度的物质载体,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的要求。

盘点现存科举考场建筑的保护称号,我们可以发现,蒲城考院、阆中贡院、江南贡院明远楼、广东贡院明远楼、云南贡院至公堂、甘肃贡院至公堂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阆中贡院、汀州试院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从文物的保护称号层面上,现存科举考场建筑的文化遗产价值得到了相应认可与保护。

目前来说,我国在评估文物的遗产价值时,首先要遵循的法律就是《文物保护法》,其中提到:评判文物保护单位的价值,可以从历史、艺术、科学三个方面出发,但是对于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细化的方案与准则,有哪些评选的步骤等,这里没有更多的叙述。

年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中,将文物古迹的价值分为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这些维度同样适用于科举考场建筑价值的评判。

现存科举考场建筑历史价值在于,它们建于清代,都是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文物,是清代科举县试、府试、院试、乡试考场的重要见证,从这些建筑里,还走出过大量著名历史人物,或入朝为官,位极人臣、或归隐市井。

著书立说,都曾做出过突出贡献,被后世铭记,这些人生活经历各不相同,但都曾在这些科举考场里煎熬岁月,很多人曾因科举高中获得官方和社会的认可。

科举考场建设既是科举制度的见证,也是科举人物、科举时代的见证。

现存科举考场建筑的艺术价值在于建筑的精巧设计以及建筑群整体的视觉呈现。现存科举考场建筑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们的实用性,但是在实用性之外,现存科举考场建筑本身仍具有一定的审美艺术价值。

定州贡院的魁阁号舍别具一格,明间为半四角攒尖顶,殿脊四角出檐,翼角翘起如飞鸟,与三檐硬山卷棚顶结构的号舍相连,从外面看造型精巧复杂,进入内部则可以发现建筑不同层级间开有线状的天窗,保证光照充足,给考生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设计实用精巧,是当地清代建筑的典范。

阆中贡院的前院为十字形廊道,与号舍相连,中间有旱船可以过去,也充分体现了当地科举考场建筑的地方特色。这些科举考场建筑虽然级别不高,但跳出了省级贡院规制大同小异的窠臼,在保证科举考试公平与效率的同时,因地制宜,融入地方特色,也为现存科举考场建筑增添了很多艺术价值。

现存科举考场建筑的视觉完整性是在整体上对其建筑布局进行的考察,其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突出核心建筑,在遗产保护区内不能有高层建筑及与环境格格不入的建筑。

这一点上,江南贡院就采取将博物馆建于地下、清除非文物建筑、控制江南贡院周边建筑的高度等方式保证明远楼在视觉效果上的核心地位,同时这也是一种艺术性的表达。

因此,现存科举考场建筑是具有艺术性的。现存科举考场建筑的科学性可以从其布局与规制证明。明清科举考场建筑群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候场区域、考试区域和办公区域。

现存任何一处科举考场建筑都遵循这一布局原则,这是科举考试制度决定的,也是建筑设计者精心设计的结果。以定州贡院为例,定州贡院文试场自南向北依次坐落着影壁、大门、二门、魁阁号舍、大堂、二堂、后楼等建筑。

其中从影壁到二门,属于候场区域,考生在这里接受搜检,防止夹带;魁阁号舍为考试区域,考生在这里答题;大堂、二堂、后楼是考务人员的办公及食宿区域,考务人员在此办公及休息。

这些建筑每一处都有其作用,承担着科举考试的某一职能,也反映出科举考试的流程,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

现存科举考场建筑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它们体现着考试制度的公平与效率,这是现代考试制度仍在追求的原则,云南贡院与甘肃贡院的至公堂就是科举制度“至公”精神的体现,可以说明科举考场建筑具有深刻的文化价值。

综上,现存科举考场建筑具有无可替代的文物价值,是我国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保护,合理开发利用。

二、申遗背景下清代科举考场建筑的价值评估

“真实性”“完整性”“突出的普遍价值”是文化遗产评判的三大重要原则,综合《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操作指南》)《奈良真实性文件》以及《西安宣言》对于“真实性”的表述,可以发现:“真实性”表现在文化遗产的建筑真实性、历史真实性和环境真实性上。

而综合《操作指南》与“文化遗产完整性专家会议”的表述,“完整性”需要从物质结构、视觉景观以及文化内涵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而文化遗产的“突出的普遍价值”同样要参照《操作指南》的要求进行表述。

三、“真实性”分析

现存科举考场建筑的真实性体现在建筑真实性与历史真实性两个方面。从建筑真实性的角度来看,首先,现存科举考场建筑属于城市文化遗产类型,位置与地方志记载一致,没有经过挪动或改变,在地理位置方面具有真实性。

其次,现存科举考场建筑是中国传统砖木结构建筑,蒲城考院建于清末光绪年间,门厅、号舍、官厅、伦秀堂、厢房等主体建筑以单层硬山结构为主,上以带有地方特色的精致砖雕为饰。

阆中贡院前院为十字廊道,下设长椅供考生休息,廊道连接的考棚为单层悬山顶建筑,建*庆年间;定州贡院影壁为硬山布瓦顶结构,施正脊、垂脊、垂兽,魁阁号舍面阔七间、进深九间。

明间为半四角攒尖结构,设计精巧,大堂门口的两根盘龙柱高4米,由汉白玉雕成,有鲤鱼跃龙门之意,后楼又称揽胜楼,是三层楼阁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一间,这些建筑构成定州贡院文试场的主体建筑群,建于乾隆年间。

江南贡院的明远楼是我国代表性的科举考场建筑,为三层飞檐递减式的歇山顶结构,二三层为四面开放式结构,飞虹桥为单孔石拱桥,长15米,宽6米,青石质地,明远楼与飞虹桥建于同治年间、22座碑刻建于明清两代。

云南贡院至公堂为单檐硬山顶结构,前坡作卷棚式延伸;广东贡院明远楼为两层楼阁式木构式歇山顶结构,琉璃筒瓦屋面,滴水剪边。这些建筑从清代一直保存至今,虽然经历过小范围的修缮,但是既没有破坏它原们本的结构,也没有对它们造成不可复原的破坏,这些建筑无疑符合《操作指南》所要求的真实性原则。

最后,相关资料记载也印证了现存科举考场建筑在设计方面的真实性。

科举考场建筑是古代进行科举考试的考场,现存科举考场建筑的设计与规制,可以在相关历史资料、早期照片及手绘图片中得到印证,它的规制完全适用于科举制的流程和需要设计,在建筑设计上具有独特性与真实性。

从历史真实性的角度看,首先现存科举考场建筑的用途与功能是真实的。从相关的地方志、历史文献分析,可以发现阆中贡院曾作为乡试考场,后作为府试考场、定州贡院为院试考场、江南贡院、广东贡院、云南贡院、甘肃贡院是乡试考场,它们用于科举考试,是科举考场建筑,这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现存科举考场建筑中也体现着科举考试的制度与原则。阆中贡院的考棚三面用墙围挡,一面开放,号舍内设计有专门的砖托以放置号板,这是当时人们的精巧设计,给考生相对独立的思考空间,也有效防止考生作弊。

定州贡院的大堂在设计时,与魁阁号舍距离很近,方便考生答题结束后交卷,后楼是考务人员住宿的地方,考试结果未出,考务人员不得擅自离场,保证工作效率的同时,也避免了考生与考官相关串通舞弊的情况。

江南贡院的明远楼,也是当时本地最高的建筑,四面不设遮挡或用透明玻璃遮挡,便于考务人员在上面发号施令,监督考生,防止作弊,保证公平。

飞虹桥则是连接贡院办公区内帘与外帘的唯一通道,内帘与外帘都是考务人员活动的区域,但严格分开,并禁止两区域的人员私下见面,两方人员在相互交流时,需要站在飞虹桥两头,设置这么严密的制度,是为了防止考务人员之间相互串通,徇私舞弊。

这也体现了科举制度与科举考场建设追求公平公正,择优录取的人才选拔原则,这种精心设计的管理体制处处体现在现存科举考场建筑上,具有真实性。

同样地,现存科举考场建筑里,体现在着古代人管理考生、考官、办理考务的体制,这些体制与设计,都在彰显着其追求公平考试、择优录取的原则,这种原则体现在现存科举考场建筑上,也对我们现代的考试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在精神与感觉层面,现存建筑建筑也具有真实性。

结语

从一方面来讲,重建部分科举考场建筑是为了更好地展示现存科举考场建筑的历史真实性——更多的建筑组成序列能够还原科举考场建筑群的整体面貌,利于现存科举考场建筑在结构与功能方面的表达。

但是,从另一方面讲,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于建筑重建持严肃的保留态度,极个别的重建才会被允许,不存在任何主观想象的重建才能被接受。因此,科举考场建筑的重建在增强现存科举考场建筑历史真实性的同时,也破坏了它的建筑真实性。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1
查看完整版本: 现存清代科举考场建筑,文物和真实性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