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介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视点双十一薅羊毛真相或是羊毛出在羊
TUhjnbcbe - 2024/4/26 19:36:00

“双十一”来了,有人忙着抢券,有人忙着催单,也有人悄悄薅起了羊毛。据报道,在某社交平台上,有不少年轻消费者正在分享自己“薅羊毛”的成果,纸巾、洗衣液、背包、大米、化妆品、牛奶、鞋子……通过优惠折扣,他们成功下单的价格往往只有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甚至还有0元。

年轻人热衷于薅羊毛,自然也是出于一种经济理性:不花钱或者花很少的钱,就能得到一些东西,何乐而不为呢?不排除确实有一些人,很轻松地就免费下了单。但是,市场规律一再告诉我们,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你看着羊毛心动的时候,“放羊”的人也在背后对着你流口水。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些商家在“双十一”这样的购物狂欢节之所以推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活动,制定各种优惠、满减等规则,本质上还是为了盈利赚钱。这些活动规则势必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计算,怎么可能让消费者随随便便、简简单单就薅了羊毛呢?

一些成功薅到羊毛的人自以为赚到了,其实却在繁琐的计算和抢券行动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和自己抢来的那些廉价的商品相比,付出和所得未必成正比。更关键的是,很多人在薅羊毛的过程中,下载了一些自己并不了解的APP,填写了很多个人信息,甚至还开通了很多账户、注册了不少会员。

比如,有受访对象提到,除了长时间蹲守直播间,自己还下载了各大电商平台APP及旗下店铺的软件。“要不停地切换APP,研究优惠规则,很多都只是新用户福利,注册了账号只能享受一次优惠。”这其实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频繁接到各种营销和骚扰电话、短信的一大原因。

这种信息让渡,一时看来,或许对个人并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后续呢?很多人并没有把个人信息当作一种隐私和资产,但是对一些商家来说,这些信息数据就是潜在的“客户价值”。

报道中还提到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不少“羊毛党”选择

1
查看完整版本: 视点双十一薅羊毛真相或是羊毛出在羊